中国青年网蚌埠8月13日电(通讯员 岑艳楠 周乔 刘华恒)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安徽省逐步落实文旅融合的理念,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文旅融合,这一举措促进文化传播以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2021年7月11日,为更好地了解文旅融合对乡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安徽财经大学同心燃梦安财小分队选取蚌埠禾泉农庄为调研对象,以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特色产业的如何更好的进行高质量发展为研究主题,展开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确定方向,进行实地调研准备
为了实践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前期的资料准备与问卷制作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团队此次的调研地——禾泉农庄,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涂山风景区,占地2000亩,依山傍水,景色怡人,自然环境优美。禾泉农庄是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也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及安徽省十大休闲独家基地。
实地调研,了解农庄发展模式
炎炎的夏日丝毫不能动摇队员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决心,7月11日下午13时,成员们集合完毕后,坐车前往禹会区禾泉农庄。到达目的地后,与农庄的负责人取得沟通,并在其带领下参观了农庄内部。在负责人的介绍中,团队参观了手工创意坊如紫砂坊、陶艺坊、纸苫坊、扎染坊、烘培坊、女红坊等作坊,感受到传统手工艺人的对这些非物质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图为实践队员在小镇特色磨坊展览区观看、研究磨坊的基本结构 中国青年通讯员 周乔 供图
随后,负责人在众创空间为团队成员详细地介绍了禾泉农庄的发展历史、运营现状以及未来规划。负责人向大家热情地介绍着农庄的运行模式和特点,园内注入诸多文化、时尚元素,在抓住年轻人兴趣热点的同时,也兼顾着老年人追求健康旅居养老的需求。团队成员们就事先准备好的问卷向负责人进行提问,记录,其中很有趣的一点是负责人和我们介绍到禾泉农庄的黑猪养殖,队员们很是疑惑“为什么选择是养殖黑猪而不是选择被养殖更为普遍的白猪呢?”负责人耐心的解释道“相较于出栏周期较短的白猪,禾泉农庄的黑猪在原生态无污染的环境下进行饲养,肉质更为鲜美,营养价值更高,与我们农庄的生态性也更为契合。”
图为实践队员与小镇负责人展开讨论 中国青年通讯员 刘华恒 供图
在走访的过程中队员了解到禾泉农庄与多家幼儿园及中小学联合举办了诸如“毕业季暨‘儿童国防教育’夏令营”系列活动,在热血军营氛围的渲染下,能够让孩子在泪水与汗水中,逐渐明白坚持下去的意义,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与过硬的品质获得了孩子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也有利于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随后队员乘坐观览车对农庄进行了参观。游览车以缓慢的速度在农庄的米粒花世界穿行,车上的人们在马鞭草花海的环绕之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城市的喧杂纷扰在这里荡然无存。小队成员们来到了小镇梅花鹿养殖基地鹿儿岛。岛上的梅花鹿是那么的健康富有活力,一点都不怯人,怀孕的母鹿还用头蹭了蹭队员的手。鹿儿岛是小镇的梅花鹿养殖项目,游客可以选择与梅花鹿进行互动。团队成员与养殖人员交流了解到,近期鹿儿岛迎来了一年中生小鹿的季节,截至目前已出生18只小鹿,其中刚出生的一对双胞胎小鹿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梅花鹿一般每次只生一胎,双胎率极低,较为罕见。最后团队成员与农庄的负责人进行了合影并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图为实践队员在鹿儿岛与梅花鹿亲密接触,并了解相关知识 中国青年通讯员 岑艳楠 供图
学有所用,助力农庄经济发展
通过对蚌埠市禾泉农庄的实地调查补足了团队成员对于小镇经济和农庄经济的认识。在这过程中,成员感受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文旅融合迅速发展对于充分利用空闲资源,解决乡村人员的就业问题和收入问题都有着很大的的作用。在如今乡村振兴战略支持的背景下,因地制宜,经营特色化文旅产业,对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准,带动当地经济进步,促进相关行业的转型,塑造乡村文化生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大战略意义。农文旅融合是大势所需,更是未来所向,作为一种全新的业态和经济,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