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凑大学生

安徽学子三下乡-铭记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安徽学子三下乡:铭记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丛凑大学生马鞍山715日电(通讯员 李永帆)7月15日,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赴寿县学习实践队前往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参观和学习。该纪念园总占地面积66亩,位于安徽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组织诞生地——寿县小甸镇境内,园区集教育、求知、休闲为一体,是安徽省重要的党史教育基地之一,也是安徽省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队员敬礼默哀 人民英雄不朽
 队伍刚抵达园区便下起了大雨,待雨稍小,队伍才开始深入园区。进入园区首先看到的是高耸于园区大门正前方的纪念塔,纪念塔上赫然写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塔高23米,纪念塔连同附属建筑物共占地4488平方米。而在纪念塔的后方便是“寿县革命烈士陵园”,该陵园由北伐名将曹渊之子曹云屏(原广州市政府秘书长)发起倡议并筹资、寿县财政配套兴建于1993年,同时园内包含还包含36座烈士墓,是淮南市青少年革命传统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看着眼前矗立的纪念塔和塔后的烈士园陵,队员们都自发上前敬礼
 
 
 
 
图为小组成员在纪念碑下庄严敬礼。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李永帆 摄平凡人不平凡 革命永不言败
队伍从纪念塔往左侧便到了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据导游介绍:中共小甸集特支于1923年冬在寿县小甸集小甸小学成立,是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特支直属党中央领导。新建的特支纪念馆建筑风格为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总建筑面积541.2㎡。进入第一个小馆,小馆正对大门的是一座雕塑,雕塑上方刻着“永远的丰碑”,下方则是革命先烈。它向我们展示了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在通向下一个小馆的道路两侧,还设有寿县革命先烈的雕像,走廊里挂的则是他们的生平,这向世人们展示了平凡人不平凡的一生。进入第二个馆内,队员们不觉就被纪念馆内泥土盖的茅草屋,茅草屋的墙上的草鞋、草帽、大蒜等生活住所及生活用品以及被当作武器用来抵御敌人的锄头、铁锹、镰刀、柴刀等生活农具所吸引。同时馆内还采用文物、历史照片、等反映历史情节,展示历史人物,展现特支成立前后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中共淮南市委党史教育研究基地和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基地、中共寿县县委党史教育基地。
 
 
 
 
图为小组成员听导游介绍小甸集特支的历史发展。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李永帆 摄参观补习社 感悟革命情
队伍走出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便能看到正对面的淮上中学补习社。据导游介绍:淮上中学补习社由上海大学党组织派遣的党员胡允恭和凤台的吴云等6人于1924年暑期在小甸集曹小郢子开办,并建立了淮上中学补习社党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复建的补习社总建筑面积150㎡。室内陈列的是当时所用的课桌,凳子,及上课用品,基本都是木制的,而土地是当时最常见的开裂的黄色土地,在课堂的后侧站着的则是两位淮上中学补习班的老师。室内通过实物、雕塑、图片等形式再现在白色统治下一群热血青年追求革命真理的火红场景。
 
 
 
 
图为淮上中学补习班室内场景。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李永帆 摄 
参观党旗纪念馆广场 感受红色爱国情
走出补习社的大门,向右转,就是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广场,该广场占地18亩。广场中心地段与陵园内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在一个中轴线上,铺设的全部是高强度地砖,广场的中央还矗立了一座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的雕塑,雕塑周围还刻有安徽第一面党旗的设计说明。广场的两侧按设计要求放置了旅游垃圾桶,广场东侧顶端矗立着一块刻有“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字样的巨型石雕。
 
 
 
 
图为“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石雕。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李永帆 摄按照顺序,实践队参观了整个“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学习了更多有关小甸集特支及淮上中学补习班的历史知识,从而对革命先烈以及革命发展的历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体会到了当下青年应该传承的革命精神。
 
时间:2021-08-18 作者:童博奥 来源:童博奥 关注: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校花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