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凑大学生

安徽学子三下乡:学习“江抗”故事,继承抗日精神

安徽学子三下乡:学习“江抗故事,继承抗日精神
丛凑大学生无锡7月22日电(通讯员 管旭)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赴苏锡常实践队于2021年7月22日前往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无锡嵩山江抗纪念馆和无锡黄土塘战斗纪念碑参观并了解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英勇事迹,感受“江抗”前辈们不怕吃苦,敢于牺牲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多方查阅 了解“江抗”
    何为“江抗“?1939年5月,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叶飞率领新四军第六团,用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番号,挺进苏南东路,抵达无锡梅村,拉开了苏南抗战序幕
活动前一晚,小组成员通过报刊、书籍和网络等对“江抗”部队的英勇事迹进行了解,知晓“江抗”部队是如何由36名伤员组成一支队伍,又如何发展成一个部队。
参观纪念馆 了解人和事
队伍最先前往参观的是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这是一幢外观呈粉墙黛瓦马头墙的江南民居风貌两层小楼,当天参观的访客络绎不绝。全体队员在组长梁越的带领下,沿着纪念馆的标识去了解那些年发生的故事。
 
图为实践队在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汤壮壮摄
随着队员们地深入,来到了一处上方标有“中共苏南东路地区组织重建“的纪念馆区域,墙面上陈放着中共苏南东路地区组织重建简述,当年重建的部分照片和四位先辈的照片——张英、林枫、王承业和李建模。队员们依次排队,认真阅读了事件概况和人物介绍。
 
图为实践队在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汤壮壮摄
 
参观烈士陵园 感受先辈高义
出馆后,队员们来到了锡东革命烈士陵园,为革命先辈们献上鲜花,进行默哀。随后参观烈士陵园,让队员们再次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勇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图为实践队在锡东革命烈士陵园。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汤壮壮摄
  参观纪念馆 记抗日历史
 随后,队伍来到了无锡嵩山江抗纪念馆,这是一座开始筹建于2017年2月的纪念馆,作为锡东片区新建为数不多的江抗纪念基地,纪念馆采用声、光、电和多媒体技术等形式,展示烽火燃烧、痛击日寇、军民鱼水情等五大板块内容。刚到门口就能看到了一处摆有两块石碑的场地,两块石碑上分别刻有无锡县政府成立大会旧址和江南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江南抗日义勇军司令部驻址。两块石碑上的字让队员们肃然起敬,脚底下的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事情在抗日年代具有非凡的意义。随后队员们进入纪念馆,通过馆内资料了解到1939年5月7日,叶飞将军率领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进到达梅村、嵩鸿地区,司令部设在厚桥嵩山的储更上。1940年9月,谭震林率领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到无锡活动,又将指挥部设于储更上。1941年2月4日,在嵩山寺广场无锡县人民抗日民主政府召开成立大会,无锡县第一任县长王承业(即王仲良)宣布无锡县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这些信息的了解让队员们更加能够意识到纪念馆门口的两块石碑上所刻的字背后的意义。
 
图为实践队在无锡嵩山江抗纪念馆。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汤壮壮摄
 
 
图为实践队在无锡嵩山江抗纪念馆。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汤壮壮摄
   参观战斗纪念碑 向战士默哀致敬
参观完嵩山江抗纪念馆后,实践队来到了黄土塘战斗纪念碑,黄土塘战役是新四军开辟苏南东路地区对日军的首次战斗。1939年5月1日,新四军第1支队第6团向苏南东路地区发展,改称江南抗日义勇军第2路。5月31日午夜,部队经过江苏省江阴县和无锡县交界的黄土塘,与下乡“扫荡”的日军200余人遭遇。新四军先敌开火,反复冲杀,激战至6月1日中午,毙伤日军30余人。正当聚歼残敌时,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突然从侧后攻击新四军,致使日军得以逃脱。虽然日军得以逃脱,但这场战役打出了新四军的军威,极大鼓舞了无锡人民的抗日斗志。队员们在对先辈们取得胜利而感到敬佩的同时,也对那些在此次战役牺牲的前辈们感到惋惜。最后为了表达队员对于先辈们的尊敬和感谢,全体队员对着纪念碑为先辈们默哀3分钟。
 
图为实践队在黄土塘战斗纪念碑。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汤壮壮摄
 
   此次对“江抗“前辈们事迹的了解也到此为止,虽然实践过程仅有一天,但队员们受益匪浅,在领略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队员们都表示自己愿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力量。
 
时间:2021-08-18 作者:童博奥 来源:童博奥 关注: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校花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