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凑大学生

传承革命精神,开启奋斗历程

传承革命精神,开启奋斗历程
丛凑大学生常州7月23日电(通讯员 吴磊)7月23日,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赴苏锡常地区实践队前往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及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旧址进行参观。1939年8月,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已赴延安,新四军军部决定第一、第二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并增设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建制,统一领导第一、第二支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和旧址内的革命文物与战役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陈毅、粟裕等将军们的足智多谋和义勇军们的英勇无畏,同时也为当代青年重温党的初心,致敬缅怀先烈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氛围与丰富的历史文献。
先入了解抗日历史
活动前期,实践队员们先来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与前来参观的当地市民以及纪念馆的解说员进行了沟通交流,了解一些关于指挥部更深层次的历史与建造过程以及指挥官和义勇军们的光辉历史。纪念馆的解说员极为热情地向队员们讲述这些历史,大家深切感受到陈毅、粟裕等同志带领新四军在这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创下光辉业绩的艰辛。队员们也体会出义勇军们的勇气与坚持,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决心与毅力。
图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汤壮壮 摄
参观纪念馆 领悟抗日精神
在解说员和队长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纪念馆的大厅,大厅内屹立着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的全身铜像。整个展览大厅内,以照片、实物、图表、电子模型等展品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新四军江南部队深入苏南敌后开创和发展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历程。在展厅的两侧分别保留着陈毅、粟裕的办公室兼卧室。纪念馆的左侧则建有将帅馆,陈列了陈毅、粟裕等建国后被授予少将军衔以上新四军将帅的生平事迹。
图为陈毅与张茜的雕像。 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汤壮壮 摄
图为陈毅办公室兼卧室。 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汤壮壮 摄
原来水西这个地方也曾经是新四军驻足的地方,这里出现了许多抗战的名将,如“陈毅,叶飞”等人。队长梁越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就是要以这些革命烈士为标榜,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精神修养。在解说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对之前浏览过的景点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不论是举枪的战士,还是橱窗里展示的一份份战时文件,都让大家对抗战的艰辛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敬畏之情。这也正是青年们所需要学习发扬的抗战精神。
图为战时文件。 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汤壮壮 摄
之后,队员们紧随着解说员的脚步到达李氏宗祠,进入宗祠内,一件件古朴摆设都已涂上历史的痕迹。质朴的床,古旧的电话机,还有从未触及过的枪支……从这些东西当中,更能引发队员们对战士们的尊敬之情。
参观完纪念馆后,队员们驱车来到了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旧址。“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江抗军,打仗总是打胜仗,从不欺负老百姓,个个爱护江抗军……”这是80年前在江南大地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歌中所称颂的“江抗军”,就是当时的江南抗日义勇军。
图为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旧址。 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汤壮壮 摄
革命老宅已旧 抗日精神永新
80多年过去,这座老宅已露出破败的景象,墙上也有非常明显的裂缝,砖头也已损坏破烂,有两间房的屋顶已开始坍塌。据当地的老人说,以前,这可是村里最宽敞的宅院。大白天,屋子的大门就这么敞着,门外竖起的纪念碑无声地提醒人们,这里曾发生过一段永载史册的故事。老宅的大门,门板已十分陈旧,上面还挂着锈迹斑斑的门锁。有不少战士曾摸着这扇门,跨进跨出这道门槛。老宅如果有记忆,一定不会忘记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还有他们留下的誓言以及难以忘记的经历。
图为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老宅。 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汤壮壮 摄
江南抗日义勇军拥有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也有不畏艰难险阻的奋斗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正因为他们,百姓们才得以平安幸福。
此次的实践学习活动,让实践队员们受益匪浅,通过就地参观纪念馆以及旧址,重温党的初心,致敬缅怀先烈,每一名共青团员应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深化红色记忆,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发挥共青团员的作用,努力学习,创新实干,为推动国家建设而不懈奋斗。
 
 
 
 
 
时间:2021-08-18 作者:童博奥 来源:童博奥 关注: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校花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