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凑大学生

安徽学子三下乡感悟:纪念馆游,传承党史

安徽学子三下乡感悟:纪念馆游,传承党史
小甸镇――安徽省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点燃寿县革命烽火、持续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的中心区域。小甸镇属于合肥、淮南两大城市经济辐射区,紧邻206国道,交通便利,是安徽省寿县的经济重镇、农业大镇。
 
图为同学一行人在纪念馆门口合照留恋   丛凑大学生通讯员李瀚文 摄
小甸集,一个穷乡僻壤的集镇,和旧中国乡村普通集镇没有多大区别,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乡间小镇,在她周围不到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有着丰厚的红色资源。1922年建立中共“二三同志组织”;1923年正式成立直属党中央的中共小甸集特支;1924年夏,淮上中学补习社党支部正式成立。这里有“一门三烈士”曹渊、曹云露、曹少修,这里还是将军故里……。耸立在小甸集镇东的“寿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上记录着许多小甸集走出来的只知姓名的烈士。驻足纪念塔前,不由得让人们油然而生对脚下这块红色土地的崇高敬意。
 
图为同学参观纪念馆时拍照留念  丛凑大学生通讯员 李建 摄
小甸镇,一段充满传奇、热血、磨难和坚持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时隔一百年,我们迎着阳光踏进小甸镇小甸集特支纪念馆,从匾额上铿锵有力的文字和馆内陈列的图文资料中仍能感受到那一段峥嵘岁月的腥风血雨。
1922年,从上海回来的曹蕴真等人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甸集特别支部。1923年冬,小甸集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安徽第一个党组织——寿县小甸集特支,特支直属中央领导,江淮大地的第一面党旗冉冉升起,成为燎原之火的组成之一,开始点燃整个时代。
纪念馆总建筑面积有541平方米,是四合院式仿古建筑,其中共有四个展区,按照时间的先后分别是“追寻真理 传播马列”、“组建党团 首扬党旗”、“瓦埠暴动 威震江淮”、“薪火相传 不朽丰碑”,展区以文物实物、历史照片、油画绘画等形式展现历史,还原特支成立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讲解员带领我们依次走过几个展区,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遇到深有感触的事件时,我们的党员同志会停下来对展区的图文反复阅读,并与讲解员交流心得。
革命不是风花雪月,其中充满流血与牺牲,我们身处太平盛世,更应铭记先烈们披荆斩棘的勇气和甘愿牺牲的决心。1931年,为了声援中共鄂豫皖苏区的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瓦埠暴动在寿县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在这次斗争中,第二中队长戚连雨为掩护大队转移而牺牲,几个村庄遭到火焚烧,但困难吓不倒革命者。自那之后,当地诞生了一支工农红军,它从游击小组发展成游击师转战于安徽各地,后成为新四军重要武装力量。1927年秋,曹蕴真罹患重病仍坚持革命工作,他说:“没有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就不能换取革命的胜利。我把青春献给党,革命的鲜花会开得更红。”
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旁边就是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内伫立着一座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和广场的中心地段都在一个中轴线上,碑的两侧绿树成荫,既是先人的英魂在荫庇这片土地,也是这片土地上郁郁葱葱的绿色给了先人祥和清静的安息之所。
我们一行人来到烈士陵园,排列成三列横队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的广场上站定,向纪念碑进献花篮。在舒缓而肃穆的歌曲中,花篮手抬着花篮走上石阶,而我们对着烈士纪念碑深深鞠躬。
百年前有人背着行囊走来,升起了革命鲜红的旗帜;而今我们满载希望离去,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拥抱未来。铭记历史,铭记的不仅是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更是这许许多多历史事件中折射出的精神,那是党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将永远伴随我们走向更好的明天。(通讯员:管震  尹欣慧)
 
时间:2021-08-18 作者:童博奥 来源:童博奥 关注: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校花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