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凑大学生

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2021年7月19日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与理学院一行二十余人前往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开展“回望百年奋斗路,青年接力新征程”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韶山之行,是一次追忆伟人之旅,一次重温革命之旅,更是一次笃定信念之旅。走进韶山,目光所至,妇孺孩童皆佩戴毛主席像章,随处可见的是毛主席伟岸而又挺拔的铜像。可最令人动容的还是那句“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怀揣着对伟大领袖的拳拳赤子之心,我们分别参观了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专题展区、毛泽东故居和铜像广场等景区,充分了解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迹,在这片荷花盛开、青山绿水间感悟红色力量,走进韶山精神。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走进毛泽东故居,正门悬挂着邓小平同志1983年题词的“毛泽东故居”贴金木匾。故居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池塘里荷花盛开,碧波荡漾,屋内陈设简单,土木结构的房屋,散发着历史的光辉,从孩提到青年时代,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十七年的岁月,随着这首《七绝•改诗赠父亲》,毛泽东踏上了追求人生理想的征途。

重峦叠嶂中的一间茅草屋内一位青年人不安于现状,毅然放弃青山绿水,翠竹婆娑的静谧幽然,踏上了一条追逐远大志向的旅程,殊不知却走出了一条挽救人民于水火,为中国革命指明道路的康庄大道。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走进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专题展区,一位窗户边手捧书籍的年轻人映入眼帘,这便是对毛泽东喜好读书的生动反映了,在其遗物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书柜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书籍,“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毛主席对于读书的痴迷亦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子学习。带有补丁的衣物,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勤俭的主席;临终前的护理记录,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敬业的主席;与妻儿的合照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温情的丈夫、父亲。展馆里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历史的车轮碾过,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也已成为一代伟人,可令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却还是主席用过的锈迹斑斑的水壶,一代领袖,竟能勤俭节约到这般地步,实在是令人动容。
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位青年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梦路上,都在为中国革命贡献着,他的为民情怀、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影响着一代代人,犹如黑暗里不灭的明灯,指引着后辈不断前行。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走进铜像广场,毛泽东的铜像巍然屹立于此,不少游客纷纷进献花篮表示敬意,我们在这里感受毛泽东同志风姿的同时也发出了“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声声呐喊,这是我们对党,对国家,更是对毛主席的庄严承诺。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接见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的讲话中曾寄语年轻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是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牢记毛主席的嘱托,在时代的洪流在丰富自我,在不断的自我更新中为祖国建设舔砖加瓦。

通过这次的韶山之旅,让我更为直观的感受到了一代伟人的领袖风范。他的远大志向,雄才大略、勤奋好学,勤俭节约……都让我陷入了沉思当中,站立于此,好像每一件铜像,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毛主席的伟大,都在彰显着他的优秀品格,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有这样一位伟人前辈我们何其有幸,生长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中国,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我在韶山,在纪念馆追寻着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心中涌动着无限的崇敬。他终其一生,都在为中国革命贡献力量,都在为中国人民想出路,如灯塔一般,照亮中国人前行的道路,而我们,有何其有幸,在这灯塔的照耀下继续前行。
 
                                      
时间:2021-07-29 作者:杨瑞娟 来源:杨瑞娟 关注: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校花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校花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花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花
黑河学院校花黑河学院校花
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的校花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的校花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花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