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于自身,便停下来审视自己的同时,推开世界的另一扇门
经常会想,渺小的我们,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不曾相识的人的一生吗?有时候觉得线上支教总是差点意思,不能够近距离的和学生们接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和活动效果。时常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不足,也常常产生否定自己的念头。这次的团日活动,收益颇多。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拾起行囊继续前进。
云南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在我看来是一位隐藏巨大能量的人,随着她的伟大事迹的流传,让我不禁想探索更多关于她的故事。
作为中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的校长,张老师几乎是每天都在学校里,在这里教学、工作、吃饭、睡觉。在12年间,让1645名女孩走出大山。将那些差点辍学的女孩重返校园,身患重病对待工作却依旧兢兢业业。支撑她的信念究竟是什么? 回顾她的一生,我们看到的是为了感恩县城民众救了自己,从而去儿童之家和去民族中学任职。发现了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儿童正在影响着大山里的人民,从而艰难地创办了女子高中。
在《面对面》访谈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因学生基础太差,张校长面临困难时,六位党员守住防线,拼尽全力提高学生素质。张校长谈起自己时说道“我几乎付出的是生命”、“忙于工作的同时,把自己的生活忘了”、“这件事的价值是救了一代人不管多少”。怀有大爱的张校长,将无限的热情投身于这片对她有恩有情的大山中。她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华坪县今后的女性都沿着“高素质的女孩──高素质的母亲──高素质的下一代”良性循环。今年7月,华坪女高有159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150人达本科线,本科上线率94.3%。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即使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她的无私奉献、锲而不舍、坚定不移的品质,值得我们深思。
支教志愿者李莎,优秀的人无论在哪里都闪烁着光芒,作为同样时青年志愿者的我们深感敬佩,定格在大山深处的青春之歌。每日每夜,时间停下脚步为你诵念,风停下脚步为你带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大自然的一切生物都为你驻足纪念。
“内心找到方向,心有所属,才能更加坚定地向前走”,在她生前的采访中,这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她将自己想做的,热爱的付出行动去实践。这便是令我感到敬佩的原因之一。她的心中怀有大爱,她将人生追求融入国家命运,用热情投身脱贫攻坚大决战。慕名去看了她导演的作品《旭日东升》,她的形象不单是一位支教志愿者,而是一位有深度思考、有家国情怀、远大理想的人。如此一位优秀的榜样,不幸遇难令人痛心。
我们从城市到乡村,与孩子们距离遥远而心却尝试慢慢地靠近。当然过程曲折,难题愈多,作为活动组的一员。目的是给孩子们用心策划开展好每一次活动。线上问题很多,由于没有经验便无从下手。有时冥思苦想,有时豁然开朗,有时愉悦,有时沮丧,有时斗志满满,有时无能为力。
既然探索到了这里,就便带有使命的为他们负责。面对许多难以解决的局面,我们依旧不能轻言放弃。作为支教队的一员,成为一个整体的感觉真好,在这里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使命感。这特殊的线上交流,仿佛也逃不了老套的相熟方式。每个人都是从好奇彼此到逐渐熟悉。互相成就,共同进步。
想到我的志愿初心,也像所有志愿者一样充满热情,无悔青春。蓦然回首,过去种种经历依旧浮现在脑海里,我是愉悦的是无悔的。因此内心不再焦虑不安,便带着热情和希望去往心之所向。似乎内心坚定,不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