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 3一、导言 3一1.研究背景 3一2.研究对象 4一3.研究内容 4一4.研究方法 5一5.研究局限性 5二、知名城市治理经验 5二1.上海 5二1.(1)基本情况 5二1.(2)治理特色 6二2.杭州 7二2.(1)基本情况 7二2.(2)治理特色 7二3.洛阳 8二3.(1)基本情况 8二3.(2)治理特色 9二4.郑州 9二4.(1)基本情况 9二4.(2)治理特色 10二5.知名城市治理启示 10三、南京治理 11三1.基本情况 11三2.治理历史 11三3.当前治理 12三4.预报系统 12四、小结 13五、 参考文献 14六、附录 15六1.辽阳县林业局森保站访谈记录 15六2.郑州市园林局规划建设部访谈记录 16六3.南京园林局城市绿化管理处访谈记录 16
摘要
自从我国将生态文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之后,社会之中的相关组织以及部门都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和方案,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我国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居民也更加重视自己的生活环境。并且随着过敏人群的增多,城市的绿化环境问题也就成了近来我国的热点问题,备受关注。本次调研选取目标城市南京,而法国梧桐作为其最重要的行道树,广泛种植在南京的各个街道。但作为优良绿化植物的同时,法国梧桐的飞絮所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也同样引人关注。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降低其弊端引发我们的思考。本团队通过文献查找,深入采访,对南京梧桐絮治理措施进行调研。又通过比较其他城市的治理措施,深入了解梧桐絮的治理,收获了相关启示。总结所存在的问题:①认识片面;②情感独特;③缺乏全面研究和统筹治理。基于实际问题,在参考文献与调查实地情况后,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以期为飞絮治理提供参考建议。同时,通过后期宣传将了解收集的资料和总结建议外化于形,宣传城市环境治理。 关键词:城市绿化,南京,法国梧桐,飞絮治理
一、导言
一1.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进程的持续推进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城市面貌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自从我国将生态文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之后,社会之中的相关组织以及部门都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和方案,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的策略探讨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近年来各大城市的中,由绿植引发的问题广受关注,城市居民也倍受困扰。除了出行等生活上的困扰,“绿色过敏”也是一大难题。过敏性疾病人群正从稀少到增多,尤其是在青少年发病率越来越高。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报告,全世界有30%~40%的人被过敏问题困扰,有数亿人患过敏性鼻炎,有3亿人患哮喘。
本次活动选择的主要调研城市为南京。与其他城市相比,南京作为十朝古都,六朝都会,对南京道路景观绿化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南京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法梧作为南京的代表性行道树,是展现南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体现。
法梧又称三球悬铃木,由二球悬铃木和一球悬铃木杂交而来。喜光,耐寒、耐旱,也耐湿;对土壤要求不严,无论酸性、中性或碱性土均可生长,并耐盐碱;萌芽力强,耐修剪,是南京,上海多地行道树。但却会在春季四五月份时果实炸裂,产生飞絮,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因此,调研法国梧桐飞絮现有治理措施,探究飞絮更多潜在价值以及思考更持久有效的措施成为本团队的实践主题。
一2.研究对象
法国梧桐:(1)起源:二球悬铃木和一球悬铃木杂交而来。古罗马人将三球悬铃木传播到欧洲各地,17世纪西班牙人将三球悬铃木和来自美洲的一球悬铃木种植在相近的地方,偶然杂交出二球悬铃木。19世纪二球悬铃木作为园林绿化植物在伦敦开始流行,因此在英语中被称为“伦敦悬铃木”(London plane tree),也称英国梧桐。此后引种到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包括纽约、巴黎、上海等城市林荫道的主要树种之一。1902年起,法国人开始在上海准海路上种植二球悬铃木。上海人看到是法国人种的,树叶形状与梧桐相似,就称之为法国梧桐。
(2)价值:悬铃木树形雄伟端庄,叶大荫浓,干皮光滑,适应性强,为世界著名行道树和庭园树,被誉为“行道树之王”。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
梧桐絮:梧桐絮有两个来源,一是3月、4月初梧桐的新叶子,幼叶生长时,叶子背面会有一层毛茸茸的东西,气温到20℃以上时,幼叶快速生长,毛就会脱落,即芽衣絮;另一个是5月中旬春夏之交果实成熟时的果毛絮。梧桐絮属于季节性、生物性、城市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是城市居民享受绿树成荫、绿色环境的副作用。 在气温较高时,毛絮飘得比较严重,漫天飘散的飞絮造成环境污染,并且极易引起皮肤过敏。
图 1悬铃木成熟果球及果毛结构
一3.研究内容
本报告分为五个部分,除摘要和导言外,共有三章:
一、知名城市治理经验
本章有五个部分,分别针对上海,杭州,郑州,洛阳四个城市的法桐絮基本情况及治理特色进行论述,第五部分是对以上知名城市的治理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找出共性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二、南京治理
本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南京法桐絮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第二部分阐述了南京法桐絮的治理历史;第三部分阐述了南京法桐絮的当前治理情况 ;第四部分阐述了南京法桐絮的预报系统。
三、小结
本章主要内容为组内成员根据当前各大城市法桐絮的治理情况,以及自己所负责的相关城市的治理措施,针对未来法桐絮的治理,提出合理的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一4.研究方法
本调研报告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访谈法。文献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成员们通过对各大城市法桐絮治理与研究各方面的文献以及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广泛的阅读和收集了南京市园林发布的相关资料、文件、条例等,并且加以整理及分析。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于目前国内大城市法桐絮治理成绩突出、具有城市鲜明特色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中总结出正确的诠释。访谈法则是通过采访相关工作单位的负责人或专家获得更加真实的材料,了解治理第一线的具体情况。
一5.研究局限性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在暑假的再次扩散,给本调研团队的调研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原定的线下向各大城管局、园林局、气象局收集数据的计划被迫取消,所有工作改为线上进行。在开展线上采访的过程中,很多相关部门会抽调一部分工作人员去抗议第一线,造成很多部门的人手不够,难以接受采访。本团队为了克服难题,尽量通过公众号、微博、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广泛地联系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由于线上的局限性,团队无法与当地市民取得当面沟通,无法采集问卷,造成数据缺失。
二、知名城市治理经验
二1.上海
二1.(1)基本情况
在1865年,上海就有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行道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无疑是“法国梧桐”。顾名思义,这种行道树最初是由当时的法租界公董局从法国引进的。上海有60多种行道树,在中心城区,法国梧桐是当仁不让的“头牌”。
据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数据,如图1所示,上海市110万株行道树中,约26%是法国梧桐,总量约为30余万株。在内环以内的中心城区,法国梧桐栽种量更是占70%。徐汇、静安等区的许多法国梧桐,胸径都已达40-50厘米,树冠合拢成拱形。
图 2上海行道树统计
每年四月初至五月初,法国梧桐果球在一定温度下炸裂吐絮,暗黄色的团状果毛像小降落伞随风飘落,这也是它繁衍的一种手段。同时,新长出来的雄花序也会散落一些花粉,与果毛混合成一团团毛絮状的物体,令人喷嚏连连、避之不及。绿化专家表示,这梧桐絮的严重程度与五月上旬天气晴好密不可分。
二1.(2)治理特色
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传统:①修剪枝条:此方法最有效。修剪部分枝条,让悬铃木长出新的枝条,就能很好地抑制果球产生的数量,如果修剪得当,可以减少90%的果球。②喷洒药剂:通过喷洒含有激素的药剂,让部分悬铃木果球在早期便蔫掉,进而减少果毛数量。
创新:物理冲刷术。整个作业操作流程包括,风吹—水雾裹—枯枝烂头清除—机械冲洗和清扫—人行道人工清扫。引路车观察道路及二侧情况;风炮车(高射程风力机车)紧随其后,两侧风筒摆动吹风,把已成熟欲脱落的果球果毛吹散;雾炮车(抑尘车)沿道路中间车道行驶,喷洒水雾,水雾与果毛结合后,快速降至地面。后续由相关地勤人员、高压洒水车、机动清扫车、环卫人员进行地面清理;最后由环卫作业人员尾车检查路面情况并处理收尾工作。
二2.杭州
二2.(1)基本情况
从1950年起,杭州开始了城市建设。当时,杭州选用了悬铃木、白杨、女贞、垂柳等30多种树种,但几年之后,不少树种因为生长缓慢、遮阴效果差,没有继续推广。于是,考虑到二球悬铃木的种种优势,它最后成为杭州的主要行道树的选择,同时“法国梧桐”这一称呼将错就错流传更广。法国梧桐身上同时具备树型漂亮,生长快,夏天遮阴效果好这些优点。那个年代,法国梧桐是杭州市区行道树的主力军。当时,在西湖边的南山路、北山路,在杭州市中心的延安路解放路,在余杭区的邱山大街,在萧山区的市心路,都先后种上了密密匝匝的法国梧桐,成了名副其实的“法国梧桐大道”和“法国梧桐之城”。
2016年6月,杭州城市绿化数据中提到:“目前杭州城区大约有行道树15万多株,其中法国梧桐只有 1.3万多株。”随着近几年绿化重视程度大幅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悬铃木种植数量约4.2万株,尤其是西湖景区,悬铃木树龄均在70年以上,且都列入了后备古树名录。
二2.(2)治理特色
杭州法梧飞絮困扰了行人数年之久,尤其是对呼吸道敏感的人群影响颇深,因而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探索治理措施,以求解决飞絮问题。
10年前,杭州苗圃实验室做过一项试验,对一部分长了两年的梧桐树做过嫁接,叫做“换头”,最终成功培育出无毛无果的梧桐树。但杭州大部分梧桐树都是上世纪90年代前种下的,树龄太长,没有嫁接的可行性。
图 3嫁接图解
多年来,杭州市园文局一直在寻找一种科学、健康、高效的梧桐飞絮抑制方法,争取做到效果好、花钱少、操作简单。随着技术的发展,杭州园文绿化对令人头疼的梧桐飞絮提出了更为有效的治理措施——给悬铃木树干注药。
2019年,工作人员从对西湖区通普路和下城区香积寺路悬铃木开展飞絮抑制试验。在西湖区通普路,在参考大小一致、向阳方向相同的两段枝桠时,发现注药枝和未注药枝的当年结幼果数分别为1个和10个。经过观测,试验路段悬铃木所结球果减少90%以上,甚至有全株无果的情况。连续两年试验跟踪,发现注药路段的悬铃木结果数量大幅减少,注药孔愈合良好,植株生长均呈现较好态势。杭州市园文局于4月7日发声:杭州梧桐飞絮抑制试验终于攻克难关,取得重大进展。
图 4给悬铃木树干注药
同时,工作人员通过树干螺旋给药,让植株受药更均衡、吸收和分解药物更充分,实现了更好的抑制效果,而且通过两年的观察,该技术不影响树木的生长。
而且,这种方法成本低廉。按照每棵来算,需要花多少钱全看梧桐树胸径大小,大的需要多打几针,小的一两针也就够了。从试验情况来看,哪怕近百岁的梧桐树,注射药剂的费用也仅在50元以内,小一些的就更不用说了,十几块钱就可以搞定。花钱少,也为这项技术的推广带来极大的可能。
二3.洛阳
二3.(1)基本情况
洛阳城区主要道路行道树树种组成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悬铃木占全部调查行道树总量的41%,成为洛阳城市道路绿化的“当家"树种,也不愧其“行道树之王”的美称。调查中发现,中州路、西苑路、王城大道凯旋路等路段,由悬铃木构成的林荫大道成为洛阳绿化一景,且已融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 已融入了城市文化。早在几年前,洛阳市已经将法国梧桐作为洛阳市的市树。
图 5洛阳市行道树种植比例
二3.(2)治理特色
洛阳关于法桐絮的治理措施主要分为三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高空喷洒法
无人机在高空给法桐树高大的树冠喷洒飞絮抑制剂,树下,绿化工人们手持高压水枪,也在对着法桐树喷洒。这种立体化作业效果明显,枝条上的飞絮沾到抑制剂后,逐渐凝结成团,接着簌簌落下,机扫车紧跟而来,对地面进行扫洗,避免柳絮干燥后飘起,形成二次卷扬。
(2)高压冲洗法
洛浦公园沿洛河两岸铺开,是市民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每到夏初,法桐飞絮横行之时,绿化工人们会使用高压水枪冲洗沿岸法桐树,飘到草丛和角落里的法桐絮则被吸风机收集到一起集中处理。同时,也会采取雾炮机给梧桐树“洗澡”的方法。在高新区,滨河南路两侧柳树郁郁葱葱,形成一条绿意盎然的景观道,该区环卫部门组织大型雾炮车,给这里的法桐树“淋浴”,机扫车紧随其后,将落到地上的法桐絮清扫干净。
(3)化学抑制法
“悬铃散” 是一种抑制法桐的果球发育的生物抑制药物。据悉,这是南京农业大学研制出专门对付梧桐树掉毛的生物抑制剂“悬铃散”药,在南京、长春、合肥等城市试用后,治理毛絮效果较为明显,因此洛阳市首次引进试喷。据介绍,这个药经过专业机构检测,对人体基本无害。
为减少飞絮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洛阳市城市管理部门在飞絮期通过"冲洒扫吸”特色措施进行梧桐絮处理。冲,是指针对飞絮怕水的特点,用雾炮车、高压水枪、无人机等设备把清水、飞絮抑制剂、清洗剂混合液等喷洒到法桐树上,增加空气湿度,促使其花絮在未飘飞前就落地。洒和扫,是指飞絮掉落后,洒洗、清扫地面,防止二次卷扬。吸,是指草丛、角落等洒水车、扫地车到不了的地方,用吸风机清理掉落的飞絮。
二4.郑州
二4.(1)基本情况
郑州法桐历史:法桐最早在郑州的种植要追溯到上一世纪五十年代,那时的郑州风沙肆虐,为防治风沙,郑州市动员全市人民义务植树,而在树种的选择上经多方考察论证最后确定了法桐。
郑州法桐现状:1985 年,郑州市以市区绿化覆盖率35.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12平米的骄人成果,赢得了“绿城”的美誉。2007 年,在郑州市市树评选中,法桐以 56.7%的得票率当选为郑州市市树。目前郑州市法桐郑州市目前共有24种行道树, 共计131 785株。其中, 法桐占43.8%, 分布在66条道路上,主要分布于金水路、人民路、经五路、经六路等路段上。
二4.(2)治理特色
(1)嫁接
郑州市最早开展的治理措施是嫁接,培育出了新品种(速生法桐或少球法桐),对原来的树进行嫁接后,效果比较明显。
(2)喷洒药物
从2019开始,郑州市开始在部分路段采用喷洒生物药剂的方法,来抑制法桐毛球的生长。他们引进了一种新研制的法桐飘絮抑制剂——悬铃散,对法桐飘絮进行防治试验。作为一种花芽抑制剂,可以抑制悬铃木的花芽分化郭恒,从而减少果球数量、果球直径,达到减少飘絮的目的。
(3)打针注射
今年(2021年),郑州市又引进了一种新的法桐飘絮抑制剂——絮无影,采取打针注射的方式,试图抑制法桐果毛繁育。絮无影是一种花芽抑制剂,通过抑制花芽分化过程,导致花絮球败育,促进花和幼果萎缩脱落,减少或者杜绝结球,最终达到减少飘絮的目的。郑州市城市道路绿化管理处工作人员李楠表示,植物木质部中有一个导管,承担向上传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给植物“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质部,让植物传导和吸收液体。是药三分毒,植物用药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控制好剂量,就能将副作用降至最低。
二5.知名城市治理启示
在比较各个城市的治理方式以后,我们总结得出以下启示:
(1)从市民的角度,评价行道树的作用、社会影响的好坏的角度应当全面,不仅从市民普遍单方面感受去评价,拿法桐树举例:虽然法桐树飞絮问题会带来季节性的不适,但是按照树木学、植物生态学原理, 同时从园林美化的角度, 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法桐树仍然是行道树的最佳选择。单方面诉求换树种等想法并不现实。
(2)从政府监管人员角度,在调查过程中,不难发现虽然郑州法桐种植规模大,但是相关研究以及论文很少,对法桐树的生态研究并不深入,政府治理措施停留在单方面从其他城市治理过程中截取一部分进行应用,缺乏主动性。政府可以适当促进加大高校、研究所等多方面对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的研究,服务一方水土。
(3)从技术层面,在不断改进传统治理措施的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特色进行更加有效的创新技术,使法梧飞絮季不再是灾难。同时坚持辩证统一,挖掘飞絮的潜在价值,变灾为宝,肯定其存在的价值。探索新方法、研制新药剂、物化相结合,多方因素共同作用。
(4)从情怀角度,许多城市对梧桐树都有强烈的情怀。梧桐树和城市记忆、情感寄托早已密不可分。无论是“南京梧桐树事件”还是如今反对更换树种的民意都在表达着城市树木早已与城市居民的情感联通在一起。
(5)从树种的角度,不可盲目更换树种。一是工程量较大。无论哪座城市更换主要行道树都是一件大工程,影响市民生活质量、交通出行等。处理不恰当很可能会引起市民的排斥和反对。二是成本问题。将树拔出后再移植心得树种,再对新树种进行养护,无疑的是任何一个环节的花费都是巨大的。三是更换后的树种是否在种植以后不会有其它问题出现、适合更加适合城市,这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6)在引进技术层面,其他城市的治理手段不可完全照搬,应该因地制宜,逐步改良。在学习新技术时也不可盲目投入大量成本,如杭州、上海等城市,除了实验室验证以外,可在部分地区开展实验,然后逐步投入使用。
三、南京治理
三1.基本情况
南京法国梧桐种植历史:
南京的法国梧桐的种植历史主要经历了五个重要的阶段。第一棵“法国梧桐”至今已有 145年的历史,是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一位法国传教士在南京石鼓路小学门前种下的。大规模种植梧桐起源于首都计划的实施。在战乱岁月,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南京园林事业遭受毁灭性打击,“黄金十年”(1928-1937年)取得的成就毁于一旦。中国成立后,南京城的梧桐又先后经历了一五时期的大量增补复兴和文革时期的再次破坏,几经坎坷。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绿化工作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95 年,南京市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称号,1997 年,南京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现今,市区街道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 92%。与此同时,梧桐树之于南京市民的重要意义也越发的被重视起来。
截止到2014年底,南京市老城区拥有行道树悬铃木近两万棵,民国栽种悬铃木行道树近2000棵,树龄达50年以上的悬铃木一万多棵,在南京城老城区行道树主干树种中,悬铃木占比为56.5%。

表 1南京市老城区行道树种类的特征数量指标
据统计,南京主城区行道树约38万株,其中香樟14万余株,悬铃木9万余株。大规格的悬铃木主要集中在中山东路、汉中路、中山北路、中央路、黄埔路等20多条林荫道上。
三2.治理历史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南京园林部门就为了治理悬铃木飞絮开始不同的尝试。
一是嫁接少球果树枝。从1996年开始每年用经辐射和药物诱变等技术处理过的少果树枝嫁接现有行道树。共嫁接了江苏路、上海路、华侨路、学府路等60多条道路的近3万株悬铃木。
二是化学药剂注射。1990年开始,园林部门多次开展了果毛污染化学防治试验,采用植物激素以打孔注射等方式治理,取得一定进展。
三是喷洒“悬铃散”。2010年开始园林部门组织登博科技公司推广试验南农大研制的能有效抑制悬铃木果毛的生物制剂“悬铃散”,其技术机理是通过抑制悬铃木花芽分化,导致花序球败育,减少悬铃木结球,进而达到减少飘絮飞毛的目的。在少量道路试验的基础上,2015-2018年连续对南京市鼓楼、玄武和秦淮区的珠江路、黄埔路、丹凤街和长江路等38条主要道路悬铃木进行喷洒治理,目前所涉道路观察统计可发现果球有所减少,受到药剂喷洒的球果存在一定数量的萎缩。
三3.当前治理
园林部门措施:
(一)继续进行“悬铃散”喷洒治理。2018年悬铃木果毛防治的 “悬铃散” 喷洒工作已经结束。后期的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也在进行中,通过连续的跟踪监测,优化喷洒流程和喷洒时间,最大限度抑制悬铃木结果。
(二)高射程喷雾试验。针对即将到来的集中飘絮,园林部门计划在夜间采用高射程喷雾机,利用其大风力和带水雾的功能,将已成熟欲脱落的果毛事先打下,再配合地面清扫,降低白天果毛的飘絮量。此法若效果明显,将尽快在各区推广使用。
(三)探讨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探索果毛防治技术,在设备、喷洒工法、药剂配方等方面完善已有防治方法,并研究新的防治途径和方法。
(四)树种规划引导。按照已有行道树树种规划和正在实施的彩色化树种更新优化工程,对核心区域,尤其是市民居住区附近的行道树,结合城市更新,适时对树种进行优化调整。
城管部门措施:
一是加大清扫力度,动员组织环卫管理人员加大飘絮路段的清扫力度,确保在7点前完成大面积清扫。
二是在梧桐、杨柳树密集的路段,中午增加1次冲洗作业,将飘絮冲至路牙,同步组合清扫车及时清扫;增加机械化清扫频次。
三是及时收集清运飘絮。采用班组化作业方式集中清扫,并安排收集车辆沿街收运,及时清除梧桐毛絮。
四是积极探索清扫保洁方式,采用小型清洗车、水扫车对飘絮路段的慢车道、人行道进行清洗和水扫,切实做好飘絮的治理工作。
三4.预报系统
在悬铃木果毛治理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为了让市民少受果毛飘絮的干扰,2017年,南京市园林局与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开发了悬铃木果毛飘絮预报系统,为市民出行避让果毛提供指导。该系统对全市栽植悬铃木行道树数量较多的道路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段进行果毛飘絮程度的预报,为市民出行路线及防范选择提供参考。4月24日-6月1日系统上线期间,受到市民和媒体的一致好评。
预报系统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覆盖面增加。预报道路从去年的54条,增加到58条,增加了秦淮区的常府街和鼓楼区的华侨路、丁家桥和建宁西路。今后将根据悬铃木分布、生长情况继续扩大预报覆盖面。
(二)预报期延长。去年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段进行果毛飘絮程度的预报,升级为72小时内的逐3小时精细化飘絮预报、趋势预报。
(三)定位实时查询。预报系统增加了地图点选位置查询实时飘絮指数。
(四)多平台同步预报。该系统在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官网、官博和官微,江苏气象微博、微信等5个平台同步发布更新。
(五)互动纠偏储备。优化了用户反馈和实景查看功能。用户反馈的准确度信息,将作为后台数据参与到预报订正的计算模式中,从而进一步提高飘絮预报的准确率。
四、小结
结合南京市具体情况和其他城市治理经验启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技术层面:
1. 新植树种均采用少球法桐
所谓梧桐飞絮实为三球悬铃木果球成熟后破裂产生的果毛,除此之外,法桐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还是大有裨益的。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在补树或者换树时,采用少球悬铃木,例如一球悬铃木和二球悬铃木。同时,少量引进三球悬铃木,目的是与一球悬铃木杂交产出性价比较高的二球悬铃木。
2.大力推进化学抑制剂的研发
鉴于法桐树的树龄相对较长,短时间内更换所有树种的措施不切实际。因此,建议不妨在研发化学抑制剂方面加大经济投入,以达到早期投入使用的目的。诚然,要在短时间内研发出无害于人体健康、无害于环境质量的化学试剂绝非易事。但如果各个城市联合研发,聚集高校科研力量,将科研方法转化成实际行动方法和治理措施,结果指日可待。
3.从土壤环境方向研发
如今有不少的方案是针对法国梧桐树本身,如研究无絮树种,嫁接,打针,修剪枝条等,但大多由于费用高昂或实施难度大至今无法普及。是否可以考虑从周围环境入手,如在土壤中添加相关试剂或培育特定土壤,利用环境造就“个人”原理,使其在成长时改变性质。
- 将科研结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关于悬铃木的果毛,很多高校科研成果丰硕,利用其独特的性质,将其作为吸附材料、生物模板、超级电容器电极等。在梧桐絮未完全消灭以前,在处理梧桐絮时科研考虑其应用价值,变废为宝。
二、综合层面
1.因地制宜、探索方法
抑制悬铃木,全国各地都有一些自己的做法,但做法上或有缺陷之处。例如,江苏南京市、常熟市均以喷药的方式进行果球飞絮抑制,但因树型高大,喷药的方式容易导致给药不均匀,影响效果;上海采用树冠冲淋的方式,即用高压水枪将果球絮毛冲刷下来,再进行清扫;武汉则通过培育少果、无果悬铃木作为抑制絮毛发生的主要措施,如要推广,则需大规模换树种,所以杭州经过两年的注药试验观察,摸索出了既能有效抑制飞絮又不影响树木生长的方法,这应该是目前最为科学与环保的方法,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推广到其他城市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提出改良方法,综合气候、土壤、湿度、人口密度等条件,适时地引入注药技术,借鉴杭州方法,先以两条道路为例,作对比实验,经过每日观察,测试出最优注药量,最大程度地解决飞絮问题。
2.加强预防、注重防护
要预防梧桐絮引发的过敏性鼻炎,最好在其出现前就用药,如使用喷雾剂或吃抗过敏药,这些都可以减少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可能性,其中小孩和老人最好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抗过敏药物来进行预防。
过敏体质者应“全副武装”,尤其要对飞絮带来的健康问题加以重视,做好防护。对飞絮过敏的人,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梧桐树密集的地方。如果一定要去,也要戴上口罩、帽子、太阳镜等加以防护,身上也要尽可能穿得严实些。若飞絮落到面部,特别是口、眼、鼻等处,不要急着用手去搓揉和抓挠。最好马上用纸巾或消毒湿巾擦拭,及时用清水洗净;回家前,要把身上的飞絮残留物消除干净,不要带到居室内;居家期间请注意关闭纱窗,避免飞絮飞入室内。
即便不是过敏体质的人群,在飞絮季节,杭州园文绿化部门也建议佩戴一次性防尘口罩、墨镜、防护镜、纱巾等,以有效遮挡飞絮。
3.政府部门加大领导力度
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对梧桐絮治理科研研发相关高校或研究部门的扶持力度,吸纳专业人才,因地制宜地探明治理现状,从自然环境、民众意愿、资金等多方面制定适合当地的治理方案。
其次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让民众知晓法桐絮治理的现状,充分理解城市规划人员做出决定的原因,同时普及法桐树作为行道树的经济、生态学价值,以及法桐絮预报准备工作等,争取形成成体系的法桐普及知识系统,让市民了解自己身边的植物,便于政府与民众的沟通理解。
4.各地合作,攻克难关
各个相关城市都在研究梧桐絮的治理措施和最先进的化学药剂,若能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将各地相关部门联系起来,对各地的梧桐絮治理应该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将最先进的科研力量聚集起来共同攻克技术难题,解决实地问题。该机构除了为各城市相关部门学习交流提供机会以外,还可以将高校的科研力量聚集起来,将科研结果投入实践应用,将梧桐絮的治理全国化、系统化。
五、参考文献
[1]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编著,《上海林荫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
[2]《上海园林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园林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3]洪崇恩,《道路美容师 城市绿卫士——探秘上海行道树何能独领百年风骚》,《中国花卉园艺》,2017年第6期。
[4]王永.郑州市市树悬铃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4980-14981.
[5]姚丽萍,《绿化条例修订引出城市生态话题——悬铃木为啥成申城行道树主力?》,新民晚报,2015年07月30日。
[6]陈玺撼,《上海林荫道有望达到264条》,解放日报,2020年09月10日。
[7]《上海满街法国梧桐里,长满了冷知识》澎湃新闻2020-10-04
[8]《上海近期杨柳飘絮似飞雪 未来或研发消灭果毛之策》新民晚报2019-05-08
[9]戚永晔.法国梧桐:承载杭州城市的记忆.2016
[10]杭州市绿化办.《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
[11]范定臣,骆玉平,王晋生.郑州市行道树现状及评价[J].河南林业科技,2008,28(04):39-40+45.
[12]窦逗,张明娟,郝日明,杨亮.南京市老城区行道树的组成及结构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03):53-57.
[13]宋少华. 南京“法国梧桐”与城市记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14]李韶霞,袁美丽.强化行道树合理配置,促进特色生态城市建设——以洛阳市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07):66-69.
[15]韩玥枫.论上海城市林荫道建设中的行道树树种选择[J].中国园林,2019,35(S2):80-83.
[16]曹剑波,秦利鸿,吴华,陈龙清.悬铃木成熟球果及果毛的形态学观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02):313-316.
[17]周国瑜. 南京市园林管理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18]黄国艳.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及管理策略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2):46-48.
[19]王廷梅.低碳经济背景下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甘肃农业,2021(0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