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书香调研团赴山东书城展开调研
【控制】控制学院“疫路书香”实践调研团赴山东书城展开调研
8月3日,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疫路书香”实践调研团抵达山东省济南市山东书城展开实体书店在后疫情时代经营状况调研活动,旨在了解实体书店经营及读者阅读现状。
山东书城由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负责运营,是山东省和济南市两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山东书城总经营面积1.2万平方米,是山东省首家以图书为主的“多功能、一站式”大型文化综合体,极具文化艺术气息。自2015年9月正式营业后,山东书城从布局结构、图书陈列与选品、多元业态经营等方面都在不断探索,努力创新,大胆尝试,逐步将自身打造成为城市文化教育中心、社会交往中心、时尚体验中心。作为文化交流的大众性场所,山东书城立足于历史悠久的齐鲁本土文化,推出了一系列深受读者喜爱的品牌文化活动,如名师公益讲堂、闫讲读书会以及室内外各主题的研学活动等。山东书城为推动全民阅读、传播先进文化、建设“书香山东”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先后获得由各级部门颁发的“最美新华书店”、“年度超级书店”、“多元经营示范门店”、“全国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山东省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称号。
上午9时,团队成员抵达书城展开调研活动。团队成员观察到书城建筑采用图书商业楼和图书信息楼两大部分。随后,团队成员在书城负责人的引导下,先后参观了一楼的设计馆和文创展厅,二楼的社会科学馆和文学艺术馆,三楼的科技生活馆和少儿馆,四楼的国教外文馆以及五楼的美术馆,奇石馆和沉香馆等。我们观察到,在每一层的图书区都有很多的木制座椅供读者使用,还有为数不少的讨论区供读者们交流心得,可以说是很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据书城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天都会有一定人数的阅读爱好者来到书城的各个分区进行阅读。我们对在场的一部分读者进行询问后了解到,在目前的快节奏生活下,拥有空闲的读书时间以及拥有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都可以说是极其奢侈的,他们来到书城阅读主要是为了谋求这样一个安静的环境。
在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节奏已经明显加快,对于普通人来说,安静地读书这种时间已经被大幅度挤压,普通人对这样的时间需求,在我们小组成员看来,虽说读书环境并非现代人生活的一个刚需,但在当代社会,高质量生活仍然是普通人民群众的一个普遍追求,而阅读作为高质量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的人民所共同需要的。
在参观图书区的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重点关注了图书区的书籍门类放置。以二层的社会科学馆为例,我们发现,书城对于书籍的分门别类放置做的相当到位。不同于一般书店将畅销书单独分出一块区域放置的方式,书城对书籍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提炼和整合,在社科区初步分成了古代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总体三大板块,同时又将中西方哲学体系所包含的书籍著作分开,让读书者能更加方便地找到自己要读的数目。不仅在社科区,我们在同一层的文学艺术馆也发现了分类带来的美感。文学艺术本身是一个相当大的门类,如果单独地列一个大的分区实际上是一个相当不讨好的设置。有的读者喜欢绘画艺术,有的读者喜欢书法艺术,有的读者热爱音乐艺术,有的读者偏爱诗歌艺术。如果单纯地列一个大的门类,则会让读者产生迷茫感,但书城在这一方面做的相当不错,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里的书目分类相当细致,我们随便走到其中一个书架,上面的“国画技法”和“画册鉴赏”十分亮眼地提醒着我们这些读者,绘画的世界就在这里,可以驻足了。像这样的例子虽然普通,但却处处体现着书店自身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关注。
在我们小组成员参观各楼层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氛围和想象中有着很大的不同,疫情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现当今的实体书店已经逐渐消减。我们看到,大多数读者在保持社交距离和佩戴口罩的情况下,阅读环境并未和疫情之前有太多的不同。
一位带着女儿来到少儿馆的父亲告诉我们,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减少外出,女儿读书的方式也偏向了电子书的阅读,这次带她来实体书店,就是为了培养孩子对实体书,纸质书的阅读兴趣,而且在内容丰富的少儿馆还有很多有趣的少儿活动和科普,可以帮女儿拓宽知识面。可以说,在后疫情时代,实体书店在阅读环境和文化活动这两个方面下足功夫,才是解决疫情给实体书店带来客流量和销售额减少的正确途径。书城人员也介绍说,书城本身拥有着巨大的文创产品和文化活动优势,如陶艺专区,书法专区等,填补了传统书店的一些空缺点,才使得书城经营在后疫情时代得以稳定。
总结来看,我们“疫路书香”实践调研团这次前往山东书城进行的实体书店经营状况调研,让我们真正地走近了疫情后期人们的阅读文化生活,让我们了解到其实实体书店本身并非吸引人们的核心要素,而舒适的阅读环境、丰富的文创和科普活动等,才是让实体书店走出困境的一把钥匙。全民阅读不能因疫情而止步,实体书店需要更多新的血液注入,希望常态化防控下,实体书店能有一个新的开始,全民阅读能够更上一步。
时间:2021-08-24 作者:邹延 来源:邹延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