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凑大学生

“青春领航河小禹--坚守杏念,浔绿深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
我国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极低。而且随着工农业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仍将持续,水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纵观世界范围内,水污染引起的水体变化和水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了生活用水的质量,增加了水资源的使用成本,无形中也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成本。据有关调查,国内80%以上的河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污染。省河长办、团省委、省学联联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河小禹”专项行动的号召,通过群众反响、实地考察、对有关部门采访三个方面,来对深青溪和杏林湾流域进行调查。加强河流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河流管理体制,完善河流监管制度;实行有利于河流保护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河流保护队伍建设;落实河流保护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加强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需了解水域污染的严重性。
【关键词】
水资源 污染 河流保护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国家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河流保护,将其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遭到了人类极大的破坏。只有当河流的景观生态不影响人类的生活健康,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发挥高校理念引领,技术支撑,全员链接功能,构建政产学研用新模式,动员大学生参与河流的专项护理和环保宣传,组建志愿者队伍,定期对河流开展爱河护河活动,加强河流保护。将爱河护河理念根植于年轻一代的心中。可持续推动河小禹专项行动,发挥高校学生影响力及专业优势,开展护河工作,协助开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宣传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为此,集美大学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的“浔绿深青溪-杏念”暑期社会实践队展开对深青溪和杏林湾调研,现将此次实践活动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1、活动概况
1.1 活动背景
灌口镇于2011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首批国家绿色低碳小城镇示范镇(全国七个,福建唯一),全面启动和建设了中心城区生态圈工程、河流治理工程、大气污染防控等生态城镇建设系列工程。位于灌口镇的深青溪是集美区三条主要溪流之一,溪水从集美区蜿蜒而过,最终汇入马銮湾,这里水质的好坏,不仅关系着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也直接影响着马銮湾的水质。随着经济发展、工厂建设、人口增加,深青溪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淤积、违章搭盖、工业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等,导致深青溪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有的河段又黑又臭,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深青溪曾被监测划定为“劣五类”。深青溪以“疏堵结合、因势利导”为原则,制定了“一河一策”方案,以溪流治理构造良好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近年来深青溪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有了极大的变化,水质持续稳定达到Ⅲ类水以上标准,深青溪也正式摘掉了劣五类水体的帽子。
杏林湾所处的集美新城是厦门海岸带较早开发的区域,城市建设发展迅 速。为满足周边区域的环境需求,避免筼筜湖鱼虾绝迹和飞鸟难寻的历史在杏林 湾重演,自2005年园博苑建设以来,杏林湾及其周边区域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为让杏林湾水更清、景更美,集美强力推动杏林湾水域整治和景观提升,通过上游流域整治、排污口截污、污水再生处理站建设以及湿地景观和滨水休闲带打造等项目,让杏林湾的颜值不断提升。
1.2 实践时间
2021年7月11日至2021年7月15日
1.3实践地点
(1)灌口镇深青村、坑内村
深青村东起狗温群,西至牛岗岭,南起虎尾庵,北至前山村交界处,位于324国道旁,面积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50人,流动人口约1500人。深青村历史悠久,保存有福建省内现今唯一完好无损的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宋朝古驿站—深青驿站。
坑内村是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西南侧的行政村,现有前山、水立、杜行、坑内4个自然村,分为9个村民小组。
 (2)灌口深青溪
深青溪发源于大尖山南麓,自西向东流经坑内水库(小一型)至坑内村转向东南,流经深青、陈井、浦边、潮瑶等地,于西滨和瑶山溪一同汇入马銮湾,全长11.84km,流域面积17.04平方公里。深青溪是集美区三条主要溪流之一,溪水从集美区蜿蜒而过,最终汇入马銮湾。
 (3) 杏林湾
杏林湾地处厦门市北部集美区内,现有水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上游汇水面积200多平方公里,约占集美辖区面积(276平方公里)的73%。1956年,集杏海堤建成后,杏林湾变成了水库,随着库区的开垦,杏林湾水域面积不断缩小,湾内水域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杏林湾自身是个较封闭水域,自净能力有限,造成杏林湾水库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从2014年的环保监测数据情况看,杏林湾水质为劣V类,主要超标污染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近年来经过治理,杏林湾水质已经提升至Ⅲ类水。
(4)集美区河长办
集美区河长办通过对重点流域"三溪一湾",即后溪、瑶山溪、深青溪、杏林湾水体的综合整治,大大改善了集美区河道生态环境。集美区河长办大力推动溪流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小支流安全生态水系建设9个项目,合计治理河长13.8公里。其中深青溪流域沿线城市建设区段和上游坑内水库及下游浦边桥段等已初步成型。集美区河长办将继续让"党政领导、河长主导、流域统筹、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治水格局步入常态化。持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思考同推进,将河长制的治理思维转化成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守护绿水青山。
(5)万嘉清水(厦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根据河道特点、污染现状和功能定位以及气候水文条件,秉承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和易操作性等原则,以“师法自然”为理念,以提升水质和长效稳定运行为最终目标,结合我司在河道水治理多年的研究、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收集、汇编、整理与分析得到河道治理系统集整合优化技术ERC(Ecosystem Re-construction),在河道原位耦合多种水质净化技术,逐步实现河道污染由高到低,生态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由脆弱到稳定的转变,从而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实现水质的逐步提升。
 
2 实践过程
2.1 实践内容
(1)群众反响
深青溪流经坑内村、深青村等地,实践队将走访坑内村及深青村两村,采访当地各年龄段村民,进行问卷调查,调研当地村民对深青溪环境状况的了解情况,并制作宣传单分发给当地村民,充分发挥高校学生优势及影响力,提高民众对深青溪保护的重视程度,加深对河长制的了解,提升深青溪保护的社会参与度。
(2)实地考察
深青溪:联系集美区河长办,跟随深青溪河长办科员,沿深青溪上游(坑内水库)至入海口进行巡查,巡查途中重点关注截断面情况、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河流及其周边的环境情况,并分别在上中下游采集水样。
杏林湾:询问河长办科员杏林湾取水的位置,实践队跟随指导老师在厦门园博苑的水域中取水。并且在这指导老师的介绍下,了解了杏林湾的工作范围广泛,以及与大学城的生活用水紧密相关。
  (3)水样检测
将采集的水样带回实验室,用国标方法对采集的水样进行检测,对采到的样本进行COD、TN、NH3-N、TP含量的测定和实验探究,从而对深青溪、杏林湾的治理情况进行最后的评价,然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4)采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采访集美区农村农业局-河长办区级河长,通过采访河长办区级河长来了解河长的主要职责、河小禹活动的内涵、治水方面的宣传工作、在深青溪、杏林湾治理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采访深青溪养护公司工作人员,通过采访万嘉清水(厦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深青溪治理前后的变化、污水处理方案、深青溪水质处理工艺和指标以及河流断流的原因。
2.2 实际操作
(1)群众调查结果
在六十岁以上的人群中,他们更多的希望深青溪的治理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有所改变。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深青溪的污染是否严重对于他们的生产生活没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村民们对深青溪的相关治理情况与河小禹活动都不太清楚。我们可以将情况反馈给当地政府,建议他们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保护生态的意识。
(2)水质检测情况
深青溪、杏林湾的水体样本进实验室,并对这些水样进行氮、磷含量以及化学需氧量进行的监测。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相关数据,将这些数据与往年的数据进行对比。 
 
深青溪水质情况 mg/L
流段 TP TN NH3-N COD
上游 0.138 0.837 0.667 17.431
中游 0.169 0.942 0.819 18.214
下游 0.183 1.071 0.934 18.833
 
杏林湾水质情况 mg/L
TP TN NH3-N COD
0.1913 0.529 0.2361 19.31
通过上表标准限值和实际实验室水质检测情况对比,杏林湾和深青溪的水质标准基本以达到Ⅲ类水的标准。但其中深青溪下游的TN含量偏高,未达到Ⅲ类水的标准。
其原因可能为挺水植物吸收水中的N和P,但由于夏季温度过高,水培的营养液中溶解氧含量低,造成植物根系因缺氧而死亡,从而水中的N和P含量比较高。
河底淤泥过厚,淤泥过多,会导致河底层水溶氧不足,底部缺氧。淤泥中存在着大量的含氮有机质,在细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无论是亚硝化细菌进行好氧分解,或是硝化细菌进行厌氧分解,两者的最终产物都是氨。NH3-N含量会较高。
(3)采访河长办、治理系统工程师
河长办科员说明每条河流的严格管理监督制度,每天会有巡河专管员1-2次的水质检测,一旦发生异常,会及时通知河长进行逐级上报处理。
关于处理深青溪和杏林湾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河长办科员强调有人管,管得好是核心。1、联合执法机制(公安检察院法院 生态执法、农业执法等),职能不同,应共同协商问题归属和分配。 2、常态化巡河机制,区长书记每月一次巡河,提出河流问题;镇长每周一次巡河;专管员网格员每日一巡河。频繁地巡河机制使河流问题及时发现。3、信息共享机制,河长制平台、微信公众号,巡河微信群(内部)会及时发布河流情况,使制度透明化,让群众更放心。4、建立庞大队伍:执法队伍、养护队伍(聘请第三方养护--每条河每个小微水体)、专管员网格员队伍、河道警长。汲取多方力量,让河流保护收到啊重视。
采访河长办科员明确后期需做的延深,通过校园和企业与民间河长多方参与,学生运用专业优势,引导宣传扩大影响力,增加社会参与度。
关于深青溪治理工程师,了解到ERC河道治理系统集成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水环境分析诊断技术、原位好氧生化技术集、原位缺氧生化技术集、原位滤床技术集、原位潜、表流湿地技术集、生态浮床净化技术、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技术,底泥控制及削减技术、应急技术等及其优化组合,可以通过前期及维护期的丰富水环境分析诊断技术对水环境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确定可以采用的经济、可行的技术方案。
如今在治理河流面对的两个问题为节污、淤泥清除。这两个基本问题仍然是每条河流所必产生的。
3.建议
(1)淤泥清除:淤泥清除极为重要,此系统淤泥清除的效率需较高,要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保护。清淤过后,水—泥交界面受到破坏,短期内(特别是工程运行期间)有一定的营养盐释放,针对底泥有向水体中释放氨氮的风险,向水体中释加去除氨氮效果较好的微生物菌剂,加快水体中营养盐削减。在河道治理中,运用前期的水环境改善技术,创造水体生态修复的微环境,加快了治理的效率。
(2)截污控流:在截污方面采取多介质过滤滤床,既采用两种以上的介质作为滤层的介质过滤器,用以去除污水中杂质、吸附油等。过滤的作用,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悬浮或胶态杂质,特别是能有效地去除沉淀技术不能去除的微小粒子和细菌等,COD和COD等也有某种程度的去除效果。
在控流方面,污水管理上较为困难,人们只可以通过节约用水的基本日常,来对污水进行减少。在企业的偷排现象应依环保法停止该企业的偷排行为并依法停工检查。
4.后期计划
此次实践得到了河长办、团省委、省学联的全力支持,实践之后利用“河小禹APP”进行各种线上活动,为活动营造了积极的网络环境;后期会成立了一支长期青年志愿护河队,积极跟进,定期巡查;开展“我与河长面对面”活动,在活动中提出队生态环境及治理、水资源现存隐患问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建言献策。
整个系列活动在“浔绿深青溪-杏念”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的配合下有序地完成,实践活动不仅贯彻落实了“河小禹”活动的要求和内涵,提出了进一步改善了深青溪和杏林湾河流的规划治理建议。
时间:2021-07-28 作者:张洵瑶 来源:张洵瑶 关注: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校花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校花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花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花
黑河学院校花黑河学院校花
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的校花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的校花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花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