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与心理健康(P)
本节对社区不同对象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抗逆力进行评估。身体与心理健康在PSEIC五维指标中为社区抗逆力的微观基础。结合新冠病毒疫情的特殊性,本文所述的身体与心理健康主要指国内社区中社区工作人员、防疫志愿者、普通居民在此次应急防疫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根据对共26位社工、志愿者、普通居民的采访,确定了本次疫情应急管理下的部分共性问题:
- 工作负担及工作安全;
- 工作压力及工作认可度;
- 疫情整体形势;
- 心理干预措施。本文以上述共性问题为评价指标展开调研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社区工作负担社区工作负担主要来自于在疫情突然爆发的情况下,社区针对防疫采取的一系列紧急性措施给社工、志愿者增加的工作量。
(1) 志愿者工作负担城市志愿者工作时长以1-5小时为主,占城市被调查总数的63.88%;农村志愿者工作时长以6-10小时为主,占农村被调查总数的62.50%;农村志愿者工作时长相对城市较长(见表3-2-1)。

在被调查的60名志愿者中,大部分志愿者表示自己的工作量不大,占比81.67%。(见表3-2-2)。
(2) 社工工作负担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时长12-18小时最多,占比27.30%;农村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时长6-12小时最多,占比47.62%。总体而言,农村社区工作成员时间比城市社区工作人员时间长(见图3-2-3)。
2. 社区工作安全(1) 志愿者工作安全在城市社区中,83.30%的社区或机构给志愿者提供了充足的防控物资;在农村社区中,91.70%的社区或机构给志愿者提供了充足的防控物资。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在物资提供方面,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都为志愿者提供了较为充足的防控物资,社区对志愿者物资保障相对到位(见图3-2-4)。
(2)社工工作安全问卷调查显示,48.84%的社区出现过防护物资短缺的情况,其中19.05%的社区物资短缺情况未得到明显解决,物资短缺给社区及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风险,不利于社区在疫情中自救能力、抗逆力的提升。(见图3-2-6)
1. 社区工作压力(1)志愿者工作压力在被调查的60名志愿者中,81.67%志愿者表示工作量不大,18.33%的志愿者表示自己的工作压力较大(见表3-2-6)。
(2)社工工作压力本课题组把工作压力分为五个等级,多数社工表示自己的工作压力达到最高等级,少数社工表示工作压力不大。但总体而言,社区工作者对于工作压力的判断与非疫情时期的数据及经验基本持平。(见图3-2-7)
2.社会各界对工作认可度(1)社会各界对志愿者工作认可度根据调查分析可知,在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期间,居民基本能理解志愿工作并配合志愿者工作,社会各界对志愿者工作理解度较高。(见表3-2-8、见表3-2-9、见表3-2-10、见表3-2-11)。

(2)社会各界对社工工作认可度对社工而言,社会各界工作认可度主要表现为居民对社工的工作配合度。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防疫工作配合度较高。虽然仅有5.6%社工表示居民配合度低,但总体将近50%社工表示存在居民不配合问题。在访谈中,多位社工表示在整个防疫工作中,居民不配合现象最容易使他们产生负面情绪(见图3-2-12)。
3. 疫情形势影响焦躁、沮丧等负面情绪不仅对社工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社区防疫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在本次抽样调查中,高达67.44%的社工表示自己曾因疫情形势而产生了负面情绪。
4. 心理干预(1)社工心理干预在防疫工作中,社工工作强度大、难度大,很容易产生心理焦虑,不仅不利于社工本人健康,也不利于整体防疫工作的开展与社区自身抗逆力的提升。问卷结果显示,69.77%社工表示在防疫工作中出现过负面情绪(等级1为无负面情绪),其中接受过来自社工组织心理疏导的比例占51.16%。社工组织在注重防疫工作开展的同时,可以考虑加大对社工心理的干预力度(见图3-2-13)。
(2)居民心理干预问卷结果显示, 所在社区及时进行了心理疏导的141位居民,均表示社区的心理疏导有一定的效果,且50.81%的居民表示社区的心理疏导效果明显。
结论:在身体与心理健康模块中,本次社区抗逆力总体水平较高。经过调查研究,我国防疫工作整体安排到位,但在工作压力、社会各界工作认可度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 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时间较长,其中乡村社工较城市社工工作压力大。② 社会各界对工作配合度整体较高,但通过访谈了解到,局部不配合现象极易使社工产生负面情绪。
③ 疫情整体态势对社区工作者心理状况影响较大。
④ 约50%社区在防疫过程中对居民、社工的心理状况采取疏导措施,且据反馈,心理疏导效果良好,但是仍有50%的社区对社工、居民的心理关注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