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7月10日,是学院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天。而当我看到第一天的行程安排时,心中骤然有些激动和紧张——白公馆,渣滓洞!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很惭愧,我在此之前竟从未去过红岩纪念景点参观过。
其实,从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爷爷奶奶便给我讲述红岩革命先烈的故事,他们讲到杨虎城,讲到江姐,讲到小萝卜头,还讲到许许多多其他的革命先烈。但我那时候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让他们签个字,发个声明来换取自己的生命却被他们严词拒绝,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决不签那个字,发那个声明。后来我明白了,人的生命其实并不一定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生命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这些革命先烈的心中,在自己坚定的信仰面前,生命简直是比鸿毛更为轻贱的东西,而敌人企图用鸿毛来换取他们那如泰山一样重量的革命信仰,得到的只有革命先烈们的断然拒绝和怀着自己坚定的信仰慷慨从容赴死!
从那时起,我一面想要来到实地,走一走当年他们走过的路,看一看当年他们看过的风景,了解红岩革命先烈们当年的生活;但我另一面又害怕看到那狭小阴暗的牢房,害怕看到那冰冷吃人的刑具,害怕触景生情联想到革命先烈那非人的生活与困境。但今天,我得启程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向往和恐惧都是让人更好了解历史的动力,怀着敬畏的心情,我跟随社会实践团来到歌乐山。
站在通往红岩博物馆、烈士墓的大门,我顿时感到庄重严肃,我知道自己眼前的土地上有先烈们的足迹。一路上人来人往,参加纪念活动的人很多,社会实践团的伙伴们无不怀着沉重的心情。我们依次参观了白公馆、渣滓洞,然后在叶挺将军雕塑前进行《囚歌》的集体朗诵,最后,我们来到歌乐山烈士陵园,见到了那震撼人心的标志性建筑——红岩魂。在烈士墓后面的墙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年轻而坚毅的面孔,还有一朵朵盛开的菊花,那些菊花代表那些连相貌也不曾留下的烈士们。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历经苦难、折磨而牺牲。墙边的那句话,“在凯旋的号声里,我们将会交换一个微笑。”至今我也不能够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我想这是烈士们视死如归、无私奉献的心声吧。只要新中国能够诞生就能交换他们的微笑,死又何惧。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白公馆监狱中那面永不褪色的五星红旗,它是白公馆关押的革命先烈们在狱中得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欣喜若狂,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缝制的,它的模样虽不是我们国旗的模样,但它展示的,是革命先烈们对于革命坚定不移的信仰与对于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由衷欣喜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看着它,我脑海里浮现出60多年前,先烈们如何生活、工作和想象着他们不幸被捕后遭受怎样的折磨。这些东西带我穿越时空,看到了那时千疮百孔的中国和那群坚强勇敢的中华儿女。
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形式,进行对于革命先烈伟大精神的学习。今天我们社会实践团,主要通过了参观学习、集体朗诵、知识宣讲、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于红岩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研究。虽然今天阳光灼热,但丝毫没有消减成员们的热情,社会实践不仅展示了我们新时代青年的风采,浸润在这红色的革命精神中,我们的灵魂也得到了很好的塑造,在红岩精神的激励下,相信我们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多一些克服困难的勇气,永不言弃。
(通讯员:胡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