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盛夏依如故
在这个盛夏,我们一行21人来到曾小支教,曾家镇民的热情拂去了我们来途时的疲惫,给我们的支教注入了活力。放下行囊,开始这为期15天的教学之旅。
盛夏的云朵开得尽兴,整片如洗的蓝天上都绽着他们白色的笑。曾家的天空不似西安的灰色,而是深蓝,像是浣衣女把一片在溪边反复濯洗过的蓝布铺在天上一般,干净而又纯洁。而比这云朵更加灿烂的,是曾家少年的粲然;比这蓝天更加纯澈的,是曾小学子的赤诚。
平复紧张的心情,踏入教室,在转向孩子们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眸,他们的眼里藏着星辰大海,灿烂而泛着波光,这光芒灼热了我原已平静的内心,漾起一阵波澜,突然害怕自己教给他们的太少,辜负了这一室期望。但当第一节课上完后,看着孩子们向同伴炫耀我给他们起的英文名时,我能从他们上扬的眉毛、咧开的嘴角中读出他们对我的认可和信任,对我来说已是莫大的满足。那时起,我就暗暗发誓,一定不辜负孩子们对我的信任,尽自己全力让他们在这短短两周的时间里有所收获。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这个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注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是鹅卵石臻于完美。”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育者付出真心和耐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作为孩子们的英语老师,我给每一个孩子起专属于他们自己的英文名,告诉他们每一个名字都值得被尊重,更不能因为谐音而取笑别人的姓名;早读带孩子们复习上学期的重点单词和句子,一遍遍地纠正每一位同学的发音,换着花样考他们学过的知识;上课时带领他们学习下学期的新课,每节课都给孩子们介绍不同国家的标志性建筑、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带他们看这世界上每一处独特的风景、每一地不同的风采,向孩子们展示这个世界真正的样貌,带他们看那些除了曾家镇、除了安康、除了西安以外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带他们看中国以外的地球是什么样的。想要教给他们学的英语、语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太多,想要带他们看的世界太广阔,想要和他们一起共度的时间太长太长。
最后几天,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塞得满满当当,甚至想占其他老师的课再多教给他们一些我知道的那些有趣的、鲜活的知识,那些让当时还是中学生的我从入门、喜欢、到热爱上英语和地理的东西。现在来看,当时在学校的学习可能很枯燥,除了上课听讲,就是下课做题。但仔细回想,当时的自己,好像并没有觉得这个过程枯燥,反而是沉浸在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的快感中。而这种快感,可能是从最开始学习时老师的鼓励中获得的;可能是从纪录片中看到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时开始的;可能是从自己单纯觉得唱英文歌英文rap很帅,就一遍遍地学每一个单词、每一处连读弱读开始的;可能是某个夜晚熬夜熬到一点多终于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时开始的……
能遇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已经感到非常幸运;但能遇到同样可爱的支教队员们,词汇量匮乏的我只能用“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来表达我的内心的欢欣。在这两年的大学生活中,除了宿舍的姐妹、同专业的几个挚友、新宣的家人、高翻1904班,我其实并没有什么交心的朋友,也没有什么特别令我热爱、带给我温暖的人或者事。但在支教队这个家庭,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集体感,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是很优秀的,每一颗心都是赤诚的,每一件事都是大家拧着一股劲拼尽全力要去做好的。显苗队长说,“天乐给我一种很靠谱的感觉,不管给她什么任务,她都能去做好。”其实,支教队的每一个人,都让人感觉很靠谱,因为我们大家,本就是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来到曾小,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而事实也证明,每一个人都在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或许没有这些孩子们,没有给他们上课的这段经历,我也不会忆起自己少年时爱上学习的初衷,可能会继续自己大学并没有什么成就和动力的状态吧。没有支教队员们,我或许,也不会对大学剩下的两年重新充满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们、家人们给本已躺平的我注入了青春的活力,拽我脱离之前对大学、对自己、对未来茫然的状态。感谢你们,感谢相遇!
只有盛夏依如故,我永远不会忘记,最后一天清晨,那一起相拥企盼日出的情景。盛夏结束,而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通讯员:王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