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美食
泰州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泰州是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 泰州不仅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各种传统街巷美食也数不胜数,承载了千年的文化变迁。作为在泰州上学的当代大学生,我们通过探访百年老店和姜堰农村本地村民了解传统美食的前世今生,以小见大观察改革开放和脱贫攻坚的历史成就,研究泰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本项目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我们走上街头、走向乡下,走进厨房,聚焦建党百年给泰州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木心说过:从前的日子慢,车、马、邮件,都慢。
慢生活是泰州的文化精髓,而泰州的早茶文化则是延续了老泰州的慢文化。历史上,苏中诸多地方都有吃早茶的习俗,如今保存这一传统习俗的已是凤毛麟角,惟独泰州将早茶习俗继承下来融入整个城市当中,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也是泰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蟹黄汤包、笋丁肉包、萝卜丝包、三丁大包、香菇青菜包、干菜包、虾仁蒸饺、糯米烧卖、千层油糕.....手工制作,现做现蒸,这样皮薄馅饱的点心吃起来很是松软细嫩,鲜香可口。
泰州人吃早茶是很有仪式感的,他们讲究“一茶三点一面”。
一茶说的是一盏茶配一份烫干丝。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道:“将豆腐干切丝极细,以虾籽、虾油(酱油)拌之。”在春日微凉的早晨来上一碗清淡而又爽口的烫干丝,清香扑鼻,口感滑嫩绵软,可口美味,温暖心肺。烫干丝可是说是扬泰特色的早茶名点。
三点是指包子、烧麦、蒸饺。其中佐以蟹黄为馅料的蟹黄汤包以及蟹黄包子最为出彩。
一面指鱼汤面。鱼汤面是由多种鱼类混合熬制的高汤配以手工鱼面,味极鲜美。
在我看来,泰州“一茶三点一面”的秘诀就是“鲜美”。从中我们就可以得知,泰州河流四处,河鲜遍布,才会形成以“河鲜”为主的春月早茶。无愧于其又被成为“水上之城”。
晨时的风微微凉,挎上包,马不停蹄的就要去品尝泰州极富盛名的“早茶”,细细品味一下“早茶文化”。邀上亲朋好友,往茶馆一坐,喝着香醇的清茶,品着各式美味,一天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要说这早茶名店,第一想到的就是泰州老街的古月楼。此处的大陆饭店和皮包水茶楼不仅能吃到美味的早茶,还能欣赏到评书、古乐等极具本邑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表演。穿过古牌坊进入古老的麻石街巷,迎街两侧为古式店铺,成串的大红灯笼挂满骑楼长廊,诸家店幌、匾额、旌旗相映成趣。这些街边小店多出售扬泰特色小吃以及传统手工制品。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非遗文化融入生活,世俗文化和世俗生活在此肆意展现。“老行当”在此延续,“老手艺”在此复活。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完全手工制作的“草炉烧饼”、“泰州干丝”,可以吃到本地正宗的“靖江汤包”、“溱湖八鲜”和“红膏大闸蟹”等。
在寻找美食的路上,我看到,老街南端有座古戏楼,飞檐翘角、画栋雕梁;西边有一条弯弯的小溪擦广场边流过。溪中矗立一台水轮车足有三层楼高,飞奔的急流冲击着轮车的水斗,水车转动时水斗将溪水扬到高空,如下雾一般,顷刻间烟雨蒙蒙,煞是有趣,呈现出水城风光。每到夜晚,灯影灼灼,浆声绰绰。古戏楼东面大街有座屏风式高楼,上立落地铜雕,反映老泰州的街头小景,形象逼真、如临其境。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拐角处陈列的古石碾、木轱辘还有店铺门前的马灯把你带入了古代文明社会,仿佛看到了千百年前古人的生活。他们临水而居,日出而耕,日落而息,暇时便坐于水边,钓上几两河虾鱼蟹,河蟹味鲜,他们便以此做出了各种不同于他地的食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变更,慢慢的泰州文化便嵌入了美食文化之中,成了今日颇具仪式感的“泰州早茶”。
泰州的美食文化不仅在老街,但她为泰州人留下了一个忆古怀旧,品味幸福的平台。
各地都有其特殊的美食文化,“民以食为天”,美食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具有亲和力的文化。文化与烹饪结合,以美食打造形象,是宣传城市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品味美食的过程也是在品味一座城市成长的过程。
如今,我认为,将泰州美食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更是一种将泰州揭露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的好方法。是将传统文化多方面发展、宣传,打造“中国特色文化”的方法。
泰州不大却也不小,只一日,慢慢走,细细品,从每一块青石上你都能看到过去的岁月,从每一个路口跨过,你又能看见今日的日月换新。一座城,将过去与未来交织相融,创下了独属于她的泰漫人生。
最后,我们会将实践成果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宣传泰州文旅,尽微薄之力向年青一代宣传泰州传统美食文化,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时间:2021-08-05 作者:校园通讯社 来源:校园通讯社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