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感悟:日子如何,力量如何
烈日炎炎,蝉鸣不断。在这个盛夏,我们相遇;在这个盛夏,我们成长。7月24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回顾百年党史,弘扬传统文化”理论宣讲实践团为期十五天的旅程正式结束。回眸这段路途,我的心中满感慨。
我们的脚步,通向丰收的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了让实践团成员们重温历史,激发爱党爱国之情,为期十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我们参观了很多舟山当地的名胜古迹。
参观定海非遗馆,我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智慧的活体结晶,也是人类创造发展的精神源泉。参观舟山市博物馆,我了解到舟山的过往,体会到时光荏苒的沧桑,感悟到复兴任重道远。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我看到了清军将士的英勇献身,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奋起抗争。我看到了舟山的伤痕,听到了舟山的感叹,悟到了舟山的精神。
这段旅程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彼此同舟,体谅宽容和真情
在团队破冰建设之前,一切对我而言都是陌生。但是紧凑的行程告诉我,为了更好地顺应团队,我必须快速和大家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于是我即便胆怯,却努力表现自然,尝试在小组中营造融洽和谐的氛围。
面对“不忘百年建党史,共绘万千英雄情”宣讲挑战,作为小组组长,我主动接下了这个任务。过去的我喜欢待在舒适圈,喜欢在团体活动里扮演幕后角色。而如今因为组长的身份,因为肩上的担子,我不再像过去一般只求自己的舒服。但面对繁忙的行程,我偶有负面情绪的出现,也会觉得无力前行。但这个时候,组员们的笑脸,组员们的配合;搭档的真诚,搭档的友善却能暖暖地治愈我。我们彼此扶持,彼此关怀,让我觉得即便是在海中,因为与大家同舟,也就不再害怕浪的震荡。
以勇气浇灌,以喜乐耕耘
在这段有意义的旅途中,我最感恩的一点,便是我成为了更勇敢的自己。我由衷地感谢这两次宣讲的机会——“不忘百年建党史,共绘万千英雄情”和“以诗诵情,传承红色文化”。虽然准备的过程很有压力,路途的暴晒也让人疲惫,但在课堂中,当我与孩子们会发光的眼睛对视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
我感谢两次宣讲的机会,第一次给了我自信,第二次给了我勇气。过去的我害怕在众人面前展示不同的自己,而如今当我亲身经历后才发现,带着一颗端坐的态度去做一件正确的事情的时候,不应该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其实只有自己才会对自己的小失误斤斤计较,也只有自己才是最不肯放过自己的存在。在我疏通思绪后,挑战不再是挑战,困难不再是困难,我也成为了更有勇气的自己。
在这段特别的日子里,我最深的感悟便是“日子如何,力量如何”这句话。在压力面前选择化解,在负面情绪来临之时选择调节,在挑战面前选择接受,在无措时刻选择坚强,无论是热闹还是孤独,我的选择是学会享受。十五天里,忙碌有时,轻松有时;欢笑有时,失落有时。每一个不同的状态,每一个不同的情绪,都组成了这幅美好的画卷。我在这幅画卷里,一天天更新,一天天成长,而这些日子的碎片也集合起来让我拥有了忍耐、坚韧和乐观前行的力量。
感恩每一颗划过我生命的“流星”,感恩遇见的每一个大家。愿实践团的每一个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走出带着祝福的脚步。
团队名称:“回顾百年党史,弘扬传统文化”理论宣讲实践团
撰稿人:蒋雅歌
时间:2021-07-24 作者:蒋雅歌 来源:丛凑大学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