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凑大学生

安徽六安老党员晏九柱: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

巢湖学院“光荣在党五十年 薪火相传守初心”安徽省先进党员访谈调研实践团采访调研于2021年7月18日来到了安徽六安,采访79岁高龄的原独山镇怀华寺村支部书记——晏九柱。
“以前家里的稻米根本不够吃,还要打工挣钱去买米......”“以前外地媳妇都不愿意嫁来镇子,太穷了啊......”这是入村途中,村民们和采访团成员谈及过去生活的话语。过去的怀华村交通不便,路途泥泞,如今却是四通八达,贸易繁荣,极大的变化驱使着采访团成员来到原村支部书记晏九柱的家中。老人刚刚干完农活回来,年近耄耋但身体硬朗,据村民们所言,晏老时常在乡亲们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一番准备过后,采访正式开始。采访组成员问晏老先生是什么让他来到怀华寺村并担任村支部书记,晏老先生说,当初因为文化大革命,他下乡来到怀华寺村做知青,后来服从党组织安排,留在村里担任村支部书记。当年怀华寺村的穷是出了名的,村路狭窄难走,家家都是茅草房,条件异常艰难。在完善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又与村民个人利益相冲,遭到了不小的困难。“家家都要做思想工作,但基本上都会碰一鼻子灰,好在大家后来都为了做好乡村建设做了退步。”
家家户户退出一小步,乡村建设前进一大步。怀华寺村在晏九柱的带领下,经济发展起来了,富民强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也为怀华寺村乃至独山镇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令晏老先生自豪的是怀华寺村手工业及旅游业的发展。“曾经我们只有种地这一条出路,遇上自然灾害连自家粮食都供不起。”单一的生存方式不禁让晏九柱深思,除了种地,村民们还能有别的生财之道吗?大别山北麓、西淠河之滨的怀华寺村是集红色、绿色、蓝色为一身、汇古色古香与年轻活力为一体的宝地,于是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晏九柱带领全村人民发展旅游业,怀华寺村渐渐发展为“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号召大家将本地特色产品进行外销,油茶更是远近闻名。产业红红火火,生活条件逐渐改善,怀华寺村一举摘下了“贫困帽”,可惜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又摧毁了百姓多年的努力。
回想起多年前的那场水灾,晏老先生有些哽咽。“那么多亩地啊,房子啊,车啊,都被冲泡了,大家都躲到山上,没地方去。”环境恶劣,但共产党人依旧无私奉献,政府派来的物资,晏九柱优先发给受灾严重的家庭,直到物资发完也没往自家拿一丝一毫;修补水坝,他第一个站出来,不顾疲劳的身体,没日没夜地带领村民们进行防汛自救。“党培养了我一辈子,我也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报答党的恩情。”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一位老党员的本色与境界。晏老先生用行动向采访组成员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时代赞歌。
问及晏老先生退休后的生活状态时,他对如今的乡村建设十分满意。“现在很多年轻人下乡来当村干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地越来越好了。”乡村干部年轻化是时代发展所驱,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帮助村民过上好日子,推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离不开党和政府的优良政策,更离不开千千万万农村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走进乡村,运用所学知识,努力实现着人生价值。如今的独山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设。“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晏老先生感慨道。为了自然生灵与怀华寺村居民更加友好地相处,怀华寺村制定了围山护林、特定时间禁猎禁捕等环保政策,构建全村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晏老先生希望,党和政府加大乡村建设的力度,把民生工程做好,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梦想。
在与这位年近耄耋的老人交谈的过程中,采访组成员收获颇丰。他用实际行动教会了青年一代要为百姓干实事,在其位谋其职,担负起自己应担的责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发光发热做栋梁,投身于国家的伟大事业,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时间:2021-08-21 作者:洪志欣 来源:丛凑大学生 关注:
清纯校花尽显校园风范清纯校花尽显校园风范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