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凑大学生

探访名人故居,领略沪语魅力

2021年7月19日,为了传播百年党史文化,宣传上海市红色旅游景点,展示沪语的特色魅力,沪语讲党史的实践团成员选择鲁迅公园和鲁迅纪念馆,多伦路开展实践活动,并请到上海沪语大课堂的姚老师讲解有关沪语的知识。
下午13点00分,实践团成员们按照约定进行会合,前往鲁迅公园,参观鲁迅纪念馆。
鲁迅纪念馆的陈列,在形式上注重营造氛围,通过色调色温、声音和造型来营造氛围,如灯光造型在“铁屋子中的人群”中的运用等;在展示手段上,除了用文物直接再现历史外,还充分应用了影视、场景模型等辅助手段鲁迅纪念馆的陈列,设计理念先进,活化了文物资料,再现了鲁迅精神。
随后实践团成员与海沪语大课堂的姚老师到约定地点见面,并听姚老师讲解沪语的由来。姚老师先用沪语与我们打招呼,随后分别用沪语和普通话介绍了自己,并表示对这次的课程表示十分的期待。除此之外,姚老师还用沪语和普通话结合的形式,加上十分亲切的语气和满满的热情把实践团成员们带领到沪语的悠久的历史中,沪语细致的发音里,沪语丰富的底蕴内。让实践团成员们更加领略到沪语风采和上海文化的底蕴。
在讲解沪语历史和沪语简单的发音后,姚老师和同学们随机来到了甜爱路上,实地体验沪语的魅力。姚老师热情地介绍甜爱路上的风景,并用沪语为实践团成员们朗读了甜爱路边上的《雨巷》等诗歌。姚老师说为了更符合上海话的语境会在朗读时对诗歌的某一些词进行些许改动,使沪语的用法更灵活和生动。在甜爱路上的朗诵让实践团成员们更加感受到沪语的应用性和独特的魅力,成员们都表示在生活中有地方运用可以更加增强对沪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还会有一定的成就感。
下午16点00时分,实践团成员和姚老师来到多伦路参观。
多伦路号称“现代文学重镇”,因为30年代中国一群左联作家,诸如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以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等人,曾在此频繁地进行文学交流。在多伦路201弄2号还留有左联会址与纪念馆。这些左翼文学健将们的故居也多在这条小路上。而名闻遐迩的公啡咖啡馆(现已改为时装商厦)、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等遗址,更使得多伦路彷佛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实践团成员们通过追寻他们的红色足迹,领略他们不同凡响的人生,感受他们的思想与人格魅力,让文化名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今天继续发扬光大,激励鞭策着我们在新时代奋勇前行。
 
时间:2021-08-21 作者:王新渝 来源:王新渝 关注:
清纯校花尽显校园风范清纯校花尽显校园风范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