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蓝天绿水 共建生态家园
还原蓝天绿水 共建生态家园——
山东大学“守望”社会实践团调研乡村生态环境建设
文/宋荣昌、汪一鹏
乡村振兴关系到我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是否均衡,是否能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2021年8月9日,山东大学“守望”实践团开展调查当地乡村生态环境建设,进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实践调研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上午8点,实践团代表邵鹏翔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焦庄乡得到当地政府的接收,在村干部的领导下带领下,队内其他成员线上陪同,运用“互联网+社会实践”的方式走访调研几个代表性村庄的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落实情况。
由于七月的河南暴雨,对当地生态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寻访的过程中,村长说到:建设生态环境是当前发展的最基本任务,由于暴雨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因此必须打好生态环境这一基础,做到环境、经济两头抓,双管齐下,在恢复生态的基础上稳步发展。
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地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共同进行暴雨之后生态的恢复治理工作,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当地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治理,预计不久之后将会完全恢复当地原本的生态环境。走访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当地政府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宣传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内容,为村民普及环保知识。同时不定期组织乡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各村支部书记外出参观学习或自查观摩评比,激发了各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全乡掀起了人居环境整治的高潮。
最后,村长带着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此处的具体治理工作,和村民们一起参观了当地的雨水处理、植被恢复、道路清洁、建筑清洁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无不感叹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共同抵抗暴雨的决心,为了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无数村民奉献自己,工作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家园。
生态环境还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发源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实际上是道出了生态环境状况与文明发展兴衰的直接关系。所以说,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要保护好了生态环境,就可以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实现经济价值,变成真金白银。
时间:2021-08-10 作者:宋荣昌 、汪一鹏 来源:宋荣昌 、汪一鹏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