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实践基地,谱写非遗新篇
——山东大学“文脉”社会实践团商建实践基地
文/汪一鹏、潘占一 图/宋荣昌
为响应校团委深入推进我校学生“社会实践经历”教育工作,积极促进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根据《山东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山东大学“文脉”社会实践团于7月20日赴济南万盛社区与侯式社火脸谱传承人侯志新先生、李小兰女士商讨建立齐鲁交通学院社会实践基地的相关事宜。
下午两点半,团队代表汪一鹏、宋荣昌来到了万盛社区,详细讨论实践基地的细节问题。李小兰女士表示,侯式社火脸谱作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脸谱制作方面、审美教育方面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工作室也曾为山东艺术学院等院校开展过相关课程,对怎样引导学生,怎么传授知识有一些心得体会。且曾在2019年接收过我校社会实践队伍进行了七天的社会实践,对社会实践的相关事宜也有一定的经验。而且工作室也非常乐意去借助社会实践基地这个平台去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了解社火脸谱,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汪一鹏表示,作为工科类学院,同学们普遍在美育素养方面有所欠缺,与社火共建社会实践基地,能取长补短,帮助同学们提高艺术审美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山大人。
随后的两小时内,双方就基地的规划建设方案、基地的管理方式及制度建设设想、共建协议的主要条款、基地本年度的工作及活动计划等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在基地正式建立后,双方会展开一系列合作,实现互相进步,共同发展。在讨论结束后,李小兰女士带我们参观了工作室,向我们讲解了摆放的一些脸谱的含义及制作方法,坚定了我们合作的决心。
与社火脸谱工作室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是我们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重要一步,未来会定期有同学来此实践、学习,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传播非遗,为国家实现文化自信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