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凑大学生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油田传歌”调研团对话老一辈油田工人夏吉演
8月9日,历史文化学院赴东营市胜利油田关于探究油田精神调研团就线下实践同学发来的录音资料进行了整理,经过一天的奋战,两位负责线上资料整理的同学将录音转成了文字进行了保存。在网络调查中,我们发现胜利石油退休工人夏吉演口述的经历丰富,曾参与多次社会演讲,在社会具有较大影响力,因此本调研团决定将夏吉演老先生的资料整理成专题,阐发胜利油田到底有何可歌,有何可传。
据夏爷爷口述所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处于工业建设时期,在热火朝天的会战年代,石油工人、群众战天斗地,硬是在一片盐碱荒滩上建起了我国又一个大油田。而夏爷爷便是那一代来自五湖四海、吃苦实干的无名英雄之一。胜利油田在建设初期条件十分简陋,四处是无边的盐碱荒滩,罕有居民,工人们只能住帐篷,在大风天气中甚至连帐篷都不能安扎。没有净水供人饮用,工人们起先只能喝盐碱水。支撑夏爷爷及那一代油田工人走下来的,是油田精神与意志。“苦”是那段岁月给他的最深刻的记忆,他说:“累是没办法,但都这样过来了,是石油工人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我们,为胜利油田奋斗了大半辈子。”但工人们找石油、为国家献石油的斗志是高昂的,正如俗语所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都要抖三抖”。
当回望那段岁月时,夏爷爷感叹,身为党员,作为几十年的老工人,几十年党龄,这些都义不容辞,越是苦,越能教育人。作为从苦中熬出头的工人,他更真切地感受到党的哺育和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
支撑着夏爷爷那一辈油田工人的是坚忍不拔的意志,这意志是苦的,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新中国的向往,让他们能从艰苦当中品出甘甜。这种从身体劳动中收获的记忆转化为了精神记忆,使得老一辈的油田工人更清楚当下生活的不易,更清楚未来社会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 夏爷爷退休后仍然四处演讲,希望油田的精神能够传递给下一代人。调研团自成立以来就立足于寻找适合东亚精神文化的形象所在。夏爷爷这种镇静,苦中作乐的油田精神,不正是当今年轻一代应当具备的吗?
文 | 高一诺 戴艺琦
 
时间:2021-08-24 作者:高一诺 戴艺琦 来源:高一诺 戴艺琦 关注:
清纯校花尽显校园风范清纯校花尽显校园风范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