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 振兴乡村
为了庆祝党的一百周年,贯彻落实建设美丽乡村,共同实现现代化,精准扶贫的政策,在这个夏天,笔者来到了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的桃源镇,旨在观察了解这里的发展状况,并判断对于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政策在乡镇一级的落实情况。
当下,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应当肩负起身上的担子和重任。在这里,笔者观察到开设了许多政府扶持的短视频拍摄基地,顺应当下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带领村民顺应时代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通过走访笔者了解到,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许多都没有选择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毕业之后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里新兴的许多厂都是由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开办的。他们收购乡亲们手中地粮食和各种农产品,经加工之后运往全国各地销售,不仅提升了乡亲们的收入,更由于优秀的产品质量使得自己的品牌在固定的销售渠道广受好评。
调查得到,尽管大学生大多选择回乡创业,但是大部分中年的劳动力为了挣到更多的钱,不愿意在乡里浪费自己的力气进行收入颇微的种植业,而是大多都赴苏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打工。这也就造成了家中劳动力缺失,农田荒废,儿童在家留守这样的现象发生。据了解,政府针对这一现象也有着相关的政策,一是联系孩子的父母,向其提供能有着一定生活保障的岗位,但显然这一政策并不能劝回孩子们的父母;二是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为各级政府重要工作内容,落实县、乡镇人民政府属地责任,强化民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责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三是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面积极作用,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监护、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四是既立足当前,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失等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留守问题。毕竟只有经济发展好了,才能使下一代人挣到足够多的钱,从而使得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解决。
据乡亲们透露,由于现在的学校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编排,乡里好多学校都被合并了,所以家庭条件够的家庭都安排孩子到县城里上学了,仅仅留下家庭贫困或者留守儿童在乡里的小学上学。一开始笔者对孩子们的教育条件感到关心。后来在真正看到他们的学习环境的时候悬着的心立刻放了下来。孩子们在暑假的时候并不在学校,而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学校也没有对外界开放。但是我看到了学校门口宣传栏上面的所贴的学校里举办的活动,学习环境和孩子们的照片,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所处的环境还是非常好的,虽然说比不上大城市里的小学,但是多媒体设施,运动器械,操场样样俱全。可以看到为了建成这样的学校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这些年来,镇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没有落下生态环境的保护。镇里的荒地全部都进行了开垦,不能作为耕地的全部都种上了速生林,这样不仅改变了环境,还极具经济价值。
这一天的走访和观察让笔者看到了乡镇政府对于振兴乡村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对于乡村留守儿童问题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积极地响应了国家振兴乡村的号召。不仅仅发展了经济,更发展了生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新能源学院
暖阳实践队
作者:王冠朝
时间:2021-08-24 作者:王冠朝 来源:王冠朝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