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访海洋文化,探乡村振兴
海洋文化包罗万象,人类源于海洋,因由海洋而生成和创造的文化都属于海洋文化。而乡村振兴更是习近平总书记于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重大战略方针,因此,为使人们更好的认识海洋文化资源的价值,进而共同维护海洋资源,促进海洋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2021年7月16日-17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薪火“乡”传实践团通过线上发放问卷与线下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在日照山海天李家台赶海园开展对于海洋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调查研究。
7月15日上午,实践成员来到山东省日照市山海天李家台赶海园对此社会实践开展实地调研,在园区中心及附近地区筛选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访谈。蓝天、白云、阳光、沙滩、大海,在李家台寻找不一样的浪漫,享受静盗的悠游时光,山与海在这里相遇,静与动在碰撞,远处蔚蓝的大海,和近处被海水冲刷得如同千沟万壑一般的礁石群,吸引着无数游人在这里寻找动人的故事,我们的调研将从这里开始。
通过调研,我们对当地沿海居民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并在此期间带着有关海洋文化助力乡村发展的具体问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在选择合适人员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得知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谯石上打捞和采集海产品,称为赶海。赶着牛车下海,悠然自得,沿着海滩观光,可在这三水交汇的海滨,光着脚在海滩起舞,体验海上disco——踩文蛤,或在海边捉螃蜞、拾泥螺、挖海葵、尽享亲近大海的乐趣。
实践队员在采访途中,有幸遇见一位前来赶海的村中原住居民,在此生活了一辈子,提及赶海,大爷兴致冲冲地向我们介绍。他说在村里发展起来之前,村中大多数居民都靠海吃海,以打渔为生,在村中发展旅游业以后,近半数居民成为民俗旅游接待户,而整个村子也慢慢发展成为日照北沿海接待规模较大的度假村,在旅游旺季,居民多接待游客,在旅游淡季,居民更多重操老本行,去捕鱼。大爷还提到,居民经常去海滩采贝,退潮后居民们赤脚在海滩上捡拾各种鱼、贝、虾、蟹等,同时,在万亩滩涂上可用铁耙扒蚊蛤、镜蛤等贝类,有经验的渔民每小时可扒2公斤左右,这也是他们额外的经济来源。他们忘不了在海滩上的辛劳与充实,忘不了自己挥洒在海滩上的汗水,更忘不了他们对于大海的情怀。
图为李家滨海公园图片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思睿 摄
大海是渔民的神明,大爷还告诉实践团成员们,村子在改造初期还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最让他记忆深刻就是村民对于村委会工作的.不配合,大爷略显羞涩的笑了笑说,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因为一开始毕竟谁对这种创新的模式都不熟悉,村民的思想又相对落后,很多人觉得这是不务正业,发展旅游业没有前途,还不如多捕点鱼。但是村委会领导班子没有放弃他们,村主任带头用实际行动让大家真正了解了海洋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魅力所在,村子也最终获得了成功,(2020)的8月份村子也成功入选了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从普普通通的渔村,到与海洋文化相融合成为民俗旅游度假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乡村振兴一直在路上,相信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会有更多的乡村振兴案例会被呈现,我们一直在路上。(通讯员 阎蕾)
图为实践团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思睿 摄
时间:2021-08-23 作者:丛凑大学生 来源:丛凑大学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