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乡教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丽水学院乡教逐梦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寻访遂昌县乡村优秀教师
为发展乡村教育,寻找职业榜样,学习和发扬优秀教师精神,近日,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乡教梦里信念海,红色初心逐梦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遂昌县应村乡中心小学,寻访优秀教师——赵祥勇。
“老校长教导我早起是一种态度,要是连早起都做不到,还能做什么。”作为青年教师,赵祥勇最初也如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习惯晚起。学校老校长的一席话使他明白“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此后他坚持每天早晨六点起床,从遂昌县城的家赶往该县的乡村小学,六点半准时等待第一位学生的到来。
他是一名“85后”校长,却甘于扎根在异乡偏远的农村学校;他“只有”十年的教龄,但将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创办出自己的特色。近几年他获得了2014年遂昌县优秀教育工作者、2018学年遂昌县学校安全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清廉教育”书记擂台赛二等奖、2020年丽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2020年丽水市教育提质工作突出贡献个人等荣誉。在他的带领之下,应村小学仅用五年时间就打响“竹文化”品牌,并且教育教学质量逐年进步。当团队问及办学方法,赵祥勇回答:“打造一所学校,要做到‘早起’。”师生合作、共同进步是他琢磨出的教学模式。
共同学习,提高教质
学校最重要是教学,赵祥勇深知对于一个农村学校来说,师资力量薄弱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短板。他注重对青年老师的专业培养。
“我们做老师必须多读书。”赵祥勇说。他认为读书是青年教师提升自己的重要方法。他将读书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工具式阅读、碎片化阅读、系统性阅读。他强调系统阅读的重要性,介绍阅读方法。为督促学校教师阅读,赵祥勇规定学校每月开展读书交流会,会上全体教师分享读书感悟。会后,赵祥勇将全部读书心得汇编成书,便于教师学习。赵校长向团队推荐书单,鼓励师范生多加阅读。
学校定期通过学科教研活动、师徒结伴等途径组织开展研讨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发展的平台。学生意见反馈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团建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全体教师工作热情。
合作进取,开拓创新
对于赵祥勇而言,教育不仅仅是一份单纯的职业,而是一项事业,事业意味着不断创新。2016年,初至应村小学的赵校长便开始思考如何打造学校品牌。在结合当地地域特点、人文优势的基础上,他决定在传承中创新竹文化,将应村小学打造成以“竹韵”为特色的学校。于是,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的各位师生都开始参与到确定办学理念、制定校训、开展拓展课程及活动实践中。“竹韵文化节”“竹韵科技节”“竹娃艺术节”“竹娃运动会”以及学校少先队活动、大课间活动让师生、家校、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人人都参与到学校活动中。
为更好地办学,他将活动成果分门别类整理,包括课堂照片、表演视频、活动记录等,并定期回顾进行评价分析。历时五年的打磨,应村小学竹文化愈发凝实,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随着“竹精神”深入全校师生心中,激发教师钻研精神、学生学习动机,应村小学教学质量位于全县前列,曾被评为遂昌县教学质量考核一等奖、遂昌县2018学年学校发展性评估二等奖。
家校沟通,教书育人
学校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应村小学之所以在德育工作中取得重要成效,被评为遂昌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除了他们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之外,赵祥勇校长还切真切实的关爱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儿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动态,定期家访,并且嘱咐教师时时跟进学生近况,做好家校沟通。他动员教师为班级学生庆祝生日,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赵校长教导团队成员说,“我们乡村教师就像学生的父母。要给予他们亲人般的关怀,才能正确引导他们热爱国家、回报社会。”在沟通中,教师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愿意为学生付出。
从班主任到少先队辅导员,到教导处主任再到校长,但不论岗位如何改变,他干一岗、爱一岗、专一岗,始终不忘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赵校长经常巡视校园,关注每一处卫生死角,注意学校设施与学生活动的适配度等。爱岗敬业、认真务实,为师生起到榜样作用。在他的带领下,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教师队伍得到了合理有利的建设,学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教育是乡村的支柱,中国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发展。乡村教师作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赵祥勇用实际行动教导青年教师要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充分发挥对乡村教育的推动作用,实现个人社会价值。
时间:2021-08-22 作者:丛凑大学生 来源:丛凑大学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