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号,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救互救技能与意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向阳花公益助学团队云南望曦支教队为全国最大的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靖安新区合顺社区的28位小朋友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课程——自救急救小课堂。


拥有红十字会救护员证的志愿者李胤辰主要讲解了创伤失血包扎、海姆立克法、心肺复苏术(CPR)三方面知识,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一定的自救互救能力。孙玉博 摄

创伤失血包扎自救互救由志愿者华天英扮演伤者,志愿者李胤辰扮演急救者和讲解者,从头部创伤、胸部创伤、绷带包扎等几个方面为小朋友们演示讲解。 孙玉博 摄

在志愿者讲解完后,志愿者们邀请了小朋友亲自实践,由志愿者扮演伤员并进行指导,帮助小朋友学习正确有效的包扎方法。孙玉博 摄

海姆立克法由一位志愿者扮演伤者,另一位志愿者为小朋友们讲解了三种方式,分别是成人、婴儿急救和自救方法,让小朋友们知道异物堵塞食道,导致窒息时该如何做,并就地取材,利用矿泉水瓶代替婴儿作为模型进行演示。孙玉博 摄

志愿者最后为大家讲解演示了心肺复苏术(CPR)。“中国每天有1500人因为心搏骤停而导致死亡,但患者在心搏骤停的4~6分钟内如果有人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他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坚持到急救车的到来,可中国仅大约1%的人掌握心肺复苏术。”在志愿者语重心长的话语下,小朋友们聚精会神的听讲志愿者的演示与讲解。孙玉博 摄

小朋友们在志愿者手把手带领下学习CPR的技巧,并成功完成了一次CPR。孙玉博 摄
(实习编辑 华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