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乡村文明,共建文明环境
乡风文明能够改善乡村风气,改变赌博,酗酒等陋习,推动村民思想与时俱进,培养村民高雅的娱乐生活,丰富村民文化知识,消除留守老人的孤独感。自十九大报告提出以来,各地乡风文明建设如火如荼。过去喝酒打架搓麻,如今看书跳舞打腰鼓;过去烧香拜佛,迷信活动盛行,如今思想前卫,崇尚科学精神;过去留守老人独坐家中甚感凄苦,如今老人走出家门笑容满面……这些变化,无一不向我们展示着乡村文明建设,对于乡村风气的改善与重塑,为乡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针对当前情况,鸿雁归乡,引源筑梦实践队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分别在自己的家乡进行了乡风文明社会调研,在亲身体验与采访中,深入感受当代乡村发展的痛点。
7月23日实践队员来到淄博市桓台县田庄镇高楼村进行实地调研,针对近几年来乡村生活的变化等问题展开调研。在调研准备初期,实践队成员积极配合当地的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了疫情防控措施,与当地村委会协调好后展开实践。
为了使实践数据更有普遍性和可信度,实践队员来到田间地头走访当地农民。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农村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不少农民配备了自动喷雾器等自动化设备大大减少了工作劳动量。随后实践队员了解到,这些自动化设备是近几年来配备的,可见乡村振兴效果比较显著,对农民的工作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有较大帮助。
在与村民交流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村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在近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村民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有所减少,村民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可以说明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的影响较大,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乡风文明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文明的乡风能够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吸引外来投资,进而发展生产力,发展乡村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如果没有文明的乡风,乡村旅游业将难以为继;如果没有文明的乡风,城市打拼的村民将继续背井离乡;如果没有文明的乡风,投资依然用脚投票放弃乡村市场……可见,文明乡风就是生产力,抛开文明乡风,农村经济将无从谈起,乡村振兴也将成为无稽之谈。
乡风文明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如此之重要,因此,农村地区应坚持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首先要建设文化场所,完善文化设施,为村民的文化活动提供前提和保障。其次,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举办评选活动为突出的人才颁发精神和物质奖励,发挥其模范与带头作用;将乡村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编成口号,并传入村民当中,潜移默化影响当地村民;最后丰富传播渠道,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村广播每日宣讲,列入本村乡规民约,同时,在村中微信群以及微信公众号中推送相关内容,加深村民对于乡风文明的理解。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我们十八大以来对乡村建设的构想。随着乡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提升,当前对如何留得住乡愁提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切程度。留得住乡愁的探索实践离不开乡村文明建设,这是乡村振兴的魂。要以历史眼光和文化胸怀,加强乡村文明建设。
做好乡村文明要传承乡村文化。乡村是农耕经济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根。乡村振兴也应该是文明有根的现代化复兴之路。要继承农耕文明中的打场、石磨等传统农业技艺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农村饮食文化,比如蒸发糕、包粽子、打月饼等。充分发挥群众力量,让乡村更像乡村,保持乡村风貌和乡村味道。
做好乡村文明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是立身处世的格调,是社风的基础,涵养家风方能正国风。我国传统的乡村文化中有浓厚的家风家训传统,曾经乡绅乡贤能够影响一方的重要原因在于其良好的家风和道德品质。发挥家风家训在乡村文明的作用,需要在农村兴起一股修家风、育家训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为乡村文明夯实社会基础。
时间:2021-08-19 作者:社会实践 来源:丛凑大学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