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感悟;年复一年,反邪征程再次起航
舟山7月21日电(通讯员 谢文静 钱玲)
七月流火,蝉鸣不绝,霞光万道,晚风拂面。顷刻间,暴风骤雨,霹雳震天。本是学子归家的时节,我们却踏上了一条更有意义的新征程。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牵手无邪童心,共筑红色六横”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在六横岛上的十多天经历,那一个个新鲜的面孔,一声声爽朗的的笑声,一个个美好的故事,都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恍如梦境一般,是美好,是惊喜,是与众不同。这段时间就像是二十三个人共同书写的一份情书,在这结束之际,只留下刻骨铭心的回忆。这份情书的分量远远胜过人生中大多数时候。回顾过去的点点滴滴,每一个队员的默默付出,每个人都在不同的领域闪闪发光,共同为反邪的道路献力。
踌躇满志,共筑反邪大道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牵手无邪童心,共筑红色六横”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了六横反邪之旅。参加了这次社会实践,我才了解到学院乃至舟山市都一直在践行反邪教育与普及。舟山地处中国边境,六横岛又是国家重要船舶业基地,反邪教育更应该广而告之、家喻户晓。为此实践团成员展开了多个专项主题讲座,并深入地方人民,进行实地调研。每天早起准备课题,分组教学、授课,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线下陪伴着流动儿童。晚上回来,开展每日会议,进行日总结和第二天的计划。回想起来,每天的日记、撰写新闻稿、制作PPT、准备讲课内容,熬着大夜做完一个个任务。每天早出晚归的疲惫感,都被那些与日俱进的小成果磨灭了。一半是煎熬,一半是憧憬。所有的困难在共同反邪的目标下都显得更渺小了一些。在家长们配合的填写问卷,接受采访,在小朋友们认真的听课,积极地回答问题之下,留给实践团成员的只有也只会有成就感与满足感。那每一点微不足道的付出,都在为整个集体加分,为反邪指出一条康庄大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那天,艳阳高照,甚至没有一丝清风。太阳照耀着大地,也照亮了我们的心。实践团部分成员在六横岛龙山小学附近展开了调研,蝉鸣声如雷贯耳,叫的人越发烦躁了。五个人站在十字路口,不知去向何方,手上厚厚的一沓调查问卷更是让人不知所措。正赶上午睡时间,街上的行人更是少之又少。为了让民众了解党的百年岁月征程,崇尚科学文明,抵制迷信邪教。实践团走访商场、居民楼、餐馆,进行调查访问。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支笔,脑子里回想着反邪资料,相互之间交流着自己对于反邪教育的观点。在充足的准备之下,队员们也更有信心了,坚定脚步,走向一家家店铺,一个个访问、交流。甚至有队员与当地的居民畅聊了起来,交流毫无障碍。“应该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去了解和宣传的。”有那么一位民警说道。这简简单单一句话无形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力量,让所有成员都更有干劲。反邪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这一场变革我们一定能赢。
科学是战胜邪教的最好武器
邪教是社会进步的一颗毒瘤,作为当代的有志青年,要坚决割去它;邪教还是一杯蛊惑人心的毒茶,要学会辨析它;邪教更是披着羊皮的狼,要擦亮眼睛,免遭它的毒害。
所以说,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有坚定的信念,高举“反对邪教,崇尚科学”这面旗帜,不断提高科学人文素养,培养科学精神,用科学知识来揭露邪教的本质,让越来越多的人更细致地知道邪教的危害并相信科学,使那些“邪教”意识难以滋生。同时,当代人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学会明辨是非,不轻信谣言,不宣传邪教,要远离邪教,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在全社会开展反邪教的讲座、知识问答、调差问卷等,让大家进一步提高识别、抵御和有效防范邪教的能力,又为促进社会主义科学观的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政权的稳定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与邪教势力打一场实实在在的反邪之战,彻底消灭邪教,不让邪教再危害人世间。
当今世界,应该倡导“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用科学力量将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好,更繁荣昌盛!
团队名称:“牵手无邪童心,共筑红色六横”实践团
撰稿人: 谢文静、钱玲
摄影者:李元凤
时间:2021-07-23 作者:丛凑大学生 来源:丛凑大学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