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覃庆姿 李家辉)9月2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赴永州市江永县上甘棠村社会调研团队为了解上甘棠村乡村文化推动当地发展状况进行调研。经过了当日的调研,调研团队获得了初步的认识。
读书昔日十载,争取今朝功名;辛劳埋头一年,斩获富裕之本。“读书入仕,耕耘富家!”经世先人留下的敦敦教诲在上甘棠村人思想里牢牢扎根。
从远望去,会见到一座古风韵味的楼阁建筑,那就是文昌阁。文昌阁西侧,有着一所讲堂,其名为“甘棠小学”,原名为“前芳寺”,始建于宋代,大明成化年间重修过。一进入其内便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传统风尚,质朴而纯真。一排排的座椅、一面面墙壁都在诉说着它们存在的意义。这样的一个“家学讲堂”,也还一直在传承着千年古村家风家训,村民们对“祖训十条”、石碑家规仍默记于心。“独石时耕景色明,甘棠晓读旧书声。”优秀的家风家训、道德文化是周氏族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向人们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之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三下乡团队走访图片)
走出“甘棠小学”,其右迎来的是步瀛桥,再往右便是最值得观看的人文景观——月陂亭,其地形奇特,依山傍水,虽然脚下的石板道路已不复当初,出现了一道道“岁月的痕迹”,而且月陂亭常年受风雨侵蚀,大多数石碑已看不清文字,但至今保留下来的27块石刻模样仍在向人们诉说着千年古村的人文历史。众多石刻中,最有名的要数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文天祥题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经导游姐姐介绍说,时任湖南提刑的文天祥曾因平定广西恭城秦孟四叛乱而进驻永明(今江永),与文天祥在京城知交的周德源回乡探亲时拜访文天祥,并向其求字。文天祥有感于南宋江山岌岌可危,赞扬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当即挥毫写下“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有趣的是“忠孝”两字因崖壁渗水侵蚀而各有半个字模糊了,冥冥之中与“忠孝不能两全”古语巧合。甘棠后人以此风尚为贵,以先人教诲为安身立命之本,在此道路上越行越远。

(图为三下乡团队走访图片)
教育如此深入社会乡间,对于淳化社会风俗人心,弘扬中华优秀家风家规文明,具有功不可没的影响作用,是值得当今人们构建和谐社会借鉴,并为此付出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