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空巢”老人,共建美好家园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导致我国老龄化趋势相对加快,农民工数量的增多,从而导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愈发严重。8月10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老有所依,情暖夕阳”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展开线上“云”活动,深入老人群体,了解当下实况。
“空巢”的家 冷冷清清
调研团队在线采访了几位有着3年以上“空巢”时间的老人。其中,一位王老伯告诉采访队,自己的子女在深圳打拼,工作忙,没时间回家,每逢过年看到别人家都是一家团圆,可儿子总说今年不回来了,明年再说,日子久了也就习惯了。看到王伯伯深深的叹息声,队员们不禁红了眼眶,难以想象这些年,老人是如何一个人熬过孤寂,还能保持依旧热情。冷冷清清的家里,没有孩童的笑声,也没有热闹的人间烟火味,只有老人独坐夕阳下孤独安静的背影。与子女的联系,最多通过电话的嘘寒问暖,寥寥几句,挂掉电话后,只身一人,一切如常。身为父母,虽然总想着子女的归来陪伴,但仍然放手让其为梦想自由飞翔。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父母总是为儿女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也许会为生活所迫,但这不是借口,爱没有时间和距离,有心都能到达。
关爱每一抹孤独的夕阳
最新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47亿,接下来三年中国老年人人口将会稳定在2.47-2.5亿之间。即2022年开始老年人口进入快速上涨阶段每年增加近1千万,这种情况会持续20年。即2045年左右,老年人口达到4.8亿。面对如此数据,更有应该重视起来“空巢”老人的社会问题。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晚辈子女,应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的晚年生活,陪伴必不可少,关怀时在心,给老人以心灵的慰藉和安抚,不要让感恩成为一张空头支票。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时时关注社会老龄化问题,从身边做起,努力营造健康快乐的家庭氛围,应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使老人老有所养。作为社区服务,可以搭建起志愿者结对帮扶空巢老人的平台。让广大有爱心的志愿者经常主动上门,看望慰问空巢老人。多举行写适宜老年群体的社区活动,让老人乐在其中,感受愉悦心情。这才是当下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最好办法。
时间:2020-08-10 作者:王佳莉 来源:王佳莉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