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大学生的妈妈
一
女人能顶半边天,但如果一个已是两个或三个孩子母亲的女人,身边的半边天突然塌下来了,是丢下自己顶的半边天,去寻找另外一片蓝天,还是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把整片天空都顶起来呢?富源县黄泥河镇迤更者自然村村民李敏华,于默默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也给现在或将来可能遇到这种情况的母亲做出了优秀的榜样。
1988年,二十三岁的李敏华与同村委会村民施政结了婚。婚后,因婆家兄弟姊妹多,家庭条件差,分家后基本是白手起家。父母不能给自己提供幸福生活,那就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李敏华与施政小夫妻俩生儿育女的同时,用双手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他们栽烤烟、养母猪、养母牛骒马,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付出的汗水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家中经济状况不断好转,他们接连盖起了两栋房子,盖房子借的债,也慢慢还清。
每天晚上回家,看着灯下崭新的房屋,三个儿子在屋里或认认真真做作业,或有说有笑地玩耍,时不时有一人仰起一张可爱的小脸叫爸爸或妈妈,李敏华与施政都感到幸福极了。
就在李敏华与施政忙着建设新家园,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时候,一场灾难悄悄降临他们头上。丈夫施政患了胆结石,他们积极进行治疗,并到大医院做了手术,但不知是医生的技术问题,还是当时的医疗水平低,施政手术后,患处经常发炎,经常要到医院或诊所检查治疗,2000年农历十一月,到一家私人诊所治疗时突然去世了。
二
在滇东北广大农村地区家庭中,男人就是家中的顶梁柱,一个男人突然离世了,也就是这个家庭的天塌了。同样,丈夫突然去世,这也是李敏华家的天塌了。平时十分恩爱的丈夫突然一下没了,一个女性一辈子最不愿意碰到的三件不幸(少丧父母,中丧夫,老丧子),她居然碰到了其中一件,李敏华哪受得了这打击?她每天卧床不起,茶饭不思。长子施令鹏见妈妈整天躺在床上,不吃不喝的,非常心疼,做好饭菜送到床边,叫妈妈起来吃。起初,李敏华死活不吃,次数多了之后,李敏华起来一点点地吃东西了。
爸爸走了,妈妈每天卧床以泪洗面。施令鹏每天放学回家,就带着弟弟施令臣和施令福自动完成家庭作业,随后忙做各种家务。遇到周末或放假,施令鹏像大人一样带着两个弟弟上山干农活。李敏华看到三个孩子还那么小,可又那么懂事,想到平时与丈夫的恩爱,渐渐觉得自己不该让丈夫失望,应把丈夫未完成的抚养儿子的重担担起来。这样,她慢慢振作了起来,要独自撑起这个家,把三个幼小的儿子培养成才。
2000年,李敏华35岁,丈夫施政36岁。三十而立。三十几岁正是一个人成家立业的黄金时期,可丈夫施政突然丢下她娘儿四个走了,长子施令鹏十一岁才上小学四年级,次子施令臣九岁才读小学三年级,三子施令福七岁才读小学二年级。丈夫走后的几十年该怎么过?重新找个男人组合新家,还是既当妈又当爹撑起这个残缺的家,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成才?重新组建新家,李敏华自己获得了一个成年女人应有的幸福,但男方必然也带着孩子,两个家庭组合成新家的孩子,一起生活,时间长了,难免产生各种矛盾;这家庭的经济收入也一定有限,要抚养的孩子又多,分摊下来照管自己孩子的经济和精力也都不多。这不仅要抚养孩子成才难,就是要抚养成人都难。丈夫和自己都只上过几年小学,吃尽了没知识文化的苦头。因此,两人早早就发誓要抚儿子读书,把他们都培养成有学问的人才。现在如果自己跟别人再婚了,必将违背自己与丈夫曾经的誓言,这是对自己与丈夫深厚感情的亵渎。李敏华不想亵渎与丈夫十多年的纯洁爱情,更不想耽误三个儿子的一生。
但李敏华若放弃再次追求婚姻幸福,独自撑起着这个家,那等待她的将是几十年的漫漫长夜,无尽孤独与寂寞;犁田靶地等本该由男人承担的重体力活;对儿子做人做事的言传身教,衣食住行的关心与照顾;儿子们源源不断的书钱学费,上初高中甚至大学时的伙食费等等,都要靠她一双柔弱的肩膀承担。李敏华知道,这时她做出的任何决定,不仅决定了自己今后的生活道路,也将影响着三个年幼的儿子一生。李敏华陷入了人生抉择的两难路口。多少个白天,多少个夜晚,李敏华都在这两难选择中倍受煎熬。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思考,李敏华最后决定独立担起这个家,把丈夫那半边天也顶起来。至今,她都觉得丈夫并没有走远,就在附近看着她,不能对不起孩子,为了孩子,她再苦再累她都要坚持下去。
三
此后,李敏华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对三个孩子的抚养上,丈夫在世时,家中除了种的十来亩地外,还养着一头母猪、一头母牛、一匹骒马。丈夫去世后,她除了正常种地外,养的猪鸡牛马没有少,每年还栽烤烟三千多棵。这样,过去两个人的农活,全都压到了李敏华一人身上。她每天都是忙完家里的,忙山上的,刚给了牛马一把草,又要忙准备猪食了,经常是忙得脚不点地。李敏华非常需要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健壮的男人来分担她繁重的劳动。但有人给她做媒,她婉言回绝了。有人要求与她组建家庭,她也婉言拒绝了。她的心思全用在了抚育三个儿子的事情上。
孩子上小学时,家中经济收入跟周围邻居差不多,每年也就两千多元,尽管国家也还没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每年孩子们的学杂费也不过千多元,李敏华没有感到经济压力。更让李敏华高兴的是,三个孩子从不乱花钱,每次买笔买作业本或盐巴等,找回的钱他们都一分不少地交到妈妈手中。仅有一次,长子施令鹏买作业本,回家跟李敏华说:“妈妈,今天买作业本还有一角钱,我不交给你了,我买一包葵花籽弟兄三个分着吃了。”儿子的这句话,让李敏华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这更坚定了她要把儿子抚养成才的决心。
随着三个儿子陆续进入初中,李敏华感到经济压力不断加重,每学期开学,一个就要交书钱学费三百多元,三个儿子开学的书钱学费就是一千元左右。李敏华至今还记得,有一次,她揣着一千元钱去给儿子交书钱学费,只剩得一角钱回去。书钱学费外,每人每月还要三百元左右的伙食费,三人每月就是千把元,还有买笔买作业本笔记本之类的开支。家中经济状况与寨邻的差别也渐渐显示出来,时不时就要跟邻里亲友借点才能应付儿子们的费用了。
为了保证儿子们的求学费用,李敏华除了拼命养殖猪鸡牛马,多种烤烟,并尽量把这些东西变成儿子们上学的费用。因此,哪块地里的豆子可以摘了,李敏华赶忙摘了上街卖掉;鸡蛋积起十几二十个了,李敏华赶忙上街卖掉;菜地里的白菜或青菜可以吃了,李敏华忙操起镰刀,割了上街卖。有时在街上卖东西,肚子饿了,能忍就忍着,实在忍不了,就买个包子或者馒头充饥,没有包子馒头这才买个小碗米线。就这样,李敏华一角钱一角钱地积攒着儿子们的书学费生活费。
但随着时日的推进,家中欠债还是不断增多,李敏华感到越来越承受不住三个儿子求学的繁重费了。特别长子施令鹏进入高中后,李敏华实在承担不起儿子们上学的费用了,她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力不从心。李敏华正打算扯回一个,好让另外两个读下去时,丈夫的三个哥哥与小弟,见她抚养三个孩子太辛苦太艰难,三个孩子读书又那么用功那么懂事,要不抚下去,实在太可惜了。他们与族中另外三家商量,筹集了两万元钱给施令鹏读高中,让李敏华把经济投入到另外两个儿子身上。这样,李敏华的三个儿子也才没有谁辍学。
四
十多年来,李敏华经常是希望见到儿子回来,可又怕见到儿子回来,因为他们不论谁回来,只要不是放寒暑假,都要准备回去的伙食费或学杂费。这个刚拿走几晚上,那个又来了。刚准备给这个拿走,又要准备另外两个的,并且每升一级学校,费用也就随之上升,初中时,每个人每月生活费三百元左右,高中每月五百元左右,大学每月八百元都还不够。但儿子们的懂事,让她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
长子施令鹏常跟两个弟弟说:“我们不跟人比,吃不跟人比,穿不跟人比,用不跟人比,有精力都比到学习上去。”他们上大学后,家中没准备好学费,就申请办助学贷款,家里给的伙食费不够,他们就利用课余时间给人当家教,或在图书馆打工以补贴伙食费与平时零用。
为供儿子上学,借债成了李敏华经常做的一件事,好在族中弟兄叔伯亲戚们也都尽力支持她,特别是李敏华在富源工作的一个哥哥与妹妹,不仅在经济上给予她大力支持,从精神上也经常鼓励她把三个孩子都抚养成才。
李敏华欣慰的是,今年六月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的长子施令鹏,还未毕业就被云南卢西县作为引进的15个人才之一提前要到了泸西县中学任教。今年9月,就读于云南文山学院的次子施令臣,也顺利考入贵州六盘水中山区中学任教。同二哥就读于云南文山学院的三子施令福,明年也就毕业了。现在,虽然家中欠债7万多,李敏华也不知要几年才还得清,但是她感到从未有过的高兴与轻松。
李敏华牺牲自己下半辈子的婚姻幸福,独自用十四年的辛劳,把三个幼儿培养成了三个大学生。李敏华为子女无私的奉献,塑造了她完美的人格,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同时也使她成了周围许多父母在培养子女方面学习的榜样,更是单身母亲培养子女方面学习的榜样。
时间:2021-04-15 作者:丛凑大学生 来源:丛凑大学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