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寝室关系调查
日前,一项针对广州150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寝室内部人际关系不满意。寝室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面前的一道坎。
大学生寝室关系调查
又到一年毕业季。但刚刚过去的4月,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戾气的烙印。
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中毒事件,勾起人们对过往那些校园血案的记忆。中国高校接连出现寝室悲剧,不禁让人唏嘘:“同窗共读,相煎何急!”
“感谢室友不杀之恩”,这句调侃成为同学之间最流行的问候语,这句话也折射出30多年来高校同窗关系的变迁。
日前,一项针对广州150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寝室内部人际关系不满意。寝室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面前的一道坎。
社会学家认为,要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审视问题,只有将群体引向积极的方向,社会才会有改善。
当我们向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敬时,留在心里的,除了“同室操戈”,是否还有温情?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如雅安地震里的“中国好室友”,为同窗情谊贡献一点点正能量。
“危险关系”
30年前,电影《女大学生宿舍》热映。影片讲述上世纪80年代初,大学中文系的五位同宿舍姑娘,尽管家庭条件不同、个性各异,但通过短短的一个学期磨合,终于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因为电影生动真实,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大多对影片中描述的同学关系感同身受。
30年过去,在当下的大学校园,昔日那种亲密无间的同学关系,似乎发生了些许变化。近年来,“同室操戈”的事件并不鲜见,而归纳这些恶性案件,似乎都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大学、室友、杀人……
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去世,警方调查证实,同宿舍室友林某向饮水机中投毒,而林某投毒的动机,竟是“生活琐事”导致的矛盾。
黄洋去世的同一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发生命案,大三学生小蒋被室友小袁挥刀刺中胸口身亡,起因是袁某没有及时给未带钥匙的蒋某开门。
几天后的4月25日,安徽审计学院又发生寝室血案,一名大一男生持刀捅伤同专业的另一名男生。
时间:2021-04-09 作者:丛凑大学生 来源:丛凑大学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