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凑大学生

三下乡之寻泰州美食

2021年6月25日到6月3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校通讯社在李宁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暑假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一同前往泰州市去寻找隐藏的美食,以“食”为鉴,看泰州的新发展。
  众所周知北京有北京烤鸭,重庆有麻辣火锅,每一座城市都有特色美食,泰州自然也不例外。我在来到这儿上大学之前就做好了美食攻略,势必要尝尝香酥的黄桥烧饼、鲜美的溱湖八仙、美味的靖江猪肉脯。这个美食梦很快就在泰州的老街实现,不出所料的好吃,但与这次去到的味道相比似乎少了些人情味。关帝庙巷是泰州最出名的小吃街之一,在这个南北走向的巷子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店铺,总是人头济济。
  街口的炸串店里,店主将盆里的串串逐次下锅,油滋啦啦响,冒起阵阵白烟。店铺前坐满了食客,他们大快朵颐,看得排队的人们暗暗咽口水。忍住诱惑,穿梭巷间,尽管天气酷热,走在青石板嵌的小巷里,在两边青灰色的院墙的遮掩下,能够感受到阴凉中弥漫着淡淡的青苔香。
  走进巷子深处便到了我们的目的地——丁丁的元宵铺。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类似三合院的建筑,灰墙黛瓦,满满的古色古香。中间的院子里种着一颗巨大的枇杷树,树下置一石桌,桌边散着三五石凳,围坐着耐心等待美食的人们。轻轻撩开透明的门帘,甜蜜的豆香便扑面而来。店主丁女士热情地招呼我们,手上不停地搅拌着身后银色大锅中的赤豆羹。赤豆羹大概煮了很长时间,十分粘稠,厚厚的挂在汤勺上。一经搅拌,香味愈发浓郁,着实馋人,让我这个本来不爱吃豆类的人,也迫不及待地想盛上一碗尝尝。阿姨为我打上满满一碗,深红的赤豆羹里散着白白的小圆子,最后淋上一勺剔透的桂花蜜,先不说好不好吃,光是卖相就足以让人心动。

尽管赤豆元宵是一种小吃,但丁女士却以对待私房菜的态度认真制作,正是如此才研究了手中的这一碗赤豆元宵。这是从母亲手中传承下来的经典,老味道固然不能丢,但是固步自封,便没有了发展的空间。丁女士不断钻研,研究现在年轻人的口味,选用新鲜食材创造了许多新式甜点,这无疑给元宵铺锦上添花。
  溱潼古镇是一座千年古镇,与印象中的古镇不同的是,这儿的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古镇内巷弄很多,可谓四通八达,机缘巧合之下,我们走进了一家农家乐。在店主奶奶的强烈推荐下,我们品尝了她亲手制作的炒凉粉。当奶奶拿出那块晶莹剔透的凉粉时,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蚕豆豆腐,也同样是夏日解暑良品。奶奶告诉我们这是她提前一天将粉芡配水打成稀糊,放入锅中加热搅拌直至透明,再盛入陶瓷大盆晾凉,放入冰箱冷藏,今天就可以拿出来食用了。凉好的凉粉扣在案板上切块,码得整整齐齐准备入锅。奶奶加入酱油、醋汁、蒜泥、香菜等调味料,不断翻炒直至每一块凉粉都被酱料包裹,凉粉白里透红,诱人食欲。

奶奶介绍说:“夏季吃凉粉消暑解渴;冬季热吃凉粉多调辣椒又可驱寒。”小小凉粉大有用处,不仅承载着溱潼淳朴的风土人情,传承着独特的民俗文化,是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的写照。饭桌条件能最直观的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大饥荒年代,人们抢树皮、挖菜根,而现在什么山珍海味人们都已不足为奇,就连一些小吃都吃出来新花样。
  活动拓宽了我的眼界,让我更全面地看到了泰州这个发展中又充满温馨的城市。小吃摊主们起早贪黑,用心准备食材,奔波于大街小巷;丁女士传承经典,将母亲的赤豆元宵发扬光大……在泰州的市井里,勤劳的泰州人们正凭借双手创造出一样又一样美食。他们热爱生活,生活定不会辜负他们。
 
时间:2021-08-20 作者:校园通讯社 来源:校园通讯社 关注:
清纯校花尽显校园风范清纯校花尽显校园风范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