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如果问我,我肯定会很自豪的说我参加了暑期三下乡活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向党于心,实践于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怀着一颗学习的心,于7月15日前往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 我们在这几天短暂的下乡活动里,时间虽短,却意义非凡。相信此次下乡活动让每一位成员都受益颇多,铭记于心,在往后的日子里,种下了不可磨灭的种子,为以后的人生道路作下了铺垫。
在重庆的七月份,是太阳最火辣的时候,随着期末的结束,我院三下乡的钟声已经敲响。本次的三下乡活动名额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活动名额,即使知道此次的“旅程”艰辛困难,但每个人都相信它是一次特别的挑战,踏上征程,深入乡村,体验生活,即使再苦再累,也能坚持到底,每个人都希望在这短暂的活动,能学到无限的知识,学到一些在书中所不能学到的知识。
本团队主要分为五个小组进行,包括志愿服务、科普宣讲、禁毒防艾、调研献策、科技支农。本小组主要负责“科技支农”该板块,关于三下乡的宗旨,相信每个人都是了然于心的,“科技下乡,技术下乡,文化下乡”其实关于科技并不是所说的高深莫测的问题她也许是最为平常的农药技术也许是庄稼技术,总之它们就是我们所平常说的“劳动”。
对于下庄村人们有很多的描述,“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 。”整个下庄村由地质的变化,在这里形成一个巨大的桶形,四周皆峭崖绝壁,坑底最低海拔只有二百米,而坑沿最高处的海拔高达一千三百五十米。在该地方条件虽苦,但劳动人民的想象是无穷的,他们有着拼搏精神和坚强的毅力,除了修路致富之外,他们还有着本地区特有的农作物,柑橘、土豆、玉米等等这些,都是他们这里的特色。
在15日晚我们到达下庄村之后,当地的村民用热情和可口的饭菜来招待我们,看着桌上的饭菜,虽然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饭菜,但这全都是他们自己一点一滴种出来的,也是他们当地的特色。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一种类似于糍粑的东西,经我们向老板询问,得知那是用土豆制成的一道菜,是当地特有的菜品,那是我第一次吃,也有幸吃到这样的美味。在饭后一位奶奶坐在门边,手里刮着土豆皮,新奇我们也接过刮刀,学着奶奶的样子,刮着土豆皮。一堆人围坐着,嘴里说着话,手里劳动着,每个人都发自内心的开心,这种感觉让人有种莫名的平静。
第二天早上下了很大的雨,原本计划去给柑橘打农药的我们,将计划推到了下午,因为如果树叶上有雨水的话,农药的效果是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的,下午我们全副武装,兴致勃勃的向柑橘林走去,下庄村的纽荷尔脐橙还处于生长期,成员们和种植户实地探讨了种植果树的细节,产品的生长情况以及销售路径。
目前的柑橘正处于生长阶段,需要定期的喷洒一定的农药,以此来防止瓜果的掉落和虫害。在柑橘林中,我们不乏会看到许许多多忙碌的身影,缠绕的、回环曲折的黄色管道,和一大箱满满的药剂,这就是柑橘林固有的人和物。在此过程中,我们看见一位打农药的爷爷,拿着喷洒管道朝着硕果累累的柑橘树喷洒着农药,手臂不停的挥动着,不放过任何地方,突然,喷洒管道不慎松开,顿时药水四处喷溅,不幸落入了爷爷的眼睛。可是他却没有立马扔开管道,忍着疼痛,将松动处接好,才舍得放下管道去处理被溅入药水的眼睛,我们赶忙递上纸巾,爷爷愣了一下,不好意思的接过纸巾,笑到:“这个管子用久了,有问题了,这样的事,习惯了。”听写他寥寥几句,看着他早已被汗水浸湿的衣裳,布满血丝的双眼,却也能听出其中的艰辛与心酸。这是一个很小插曲,却也是当地人习以为常的事。
随后我们也学着她们的样子,牵管道,喷洒农药,烈日炎炎,汗水如黄豆粒大小一般流下,只有真正的经历过,身同感受的人,才能知道其中的艰辛,了解其中的心酸。随后我们同带领我们的柑橘种植人员一起合影留念。
唯有实践出真知,如果没有真正去实地经历过他们所经历的事,永远也无法体会从中的艰辛,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们体验到了种植的艰苦与心酸,让我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艰苦朴素的精神,在以后的生活中,为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形成了一种勇于克服、勇于拼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