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我们实践小队一起乘车来到了三门第二高级中学采访项先银学长。虽然采访时间不长,却被学长的能力和履历深深折服。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学长上大学的那个时候,工作是包分配的。虽然相比现在,就业压力小,但也存在许多弊端。学长坦言后悔自己大学没有多去图书馆,多读一些经典的人文书籍。如果给他再次重来的几乎,他一定会比原先多百倍地努力学习。
我听过无数人说过自己后悔以前没有好好学习,只有学长这句直抵我心。采访时,我在学长的脸上看出了沧桑斑驳的岁月痕迹,句句话里话外都透着故事。学长现在如此优秀,可仍然悔恨大学没有刻苦用心地吸纳知识,拓宽学识的边际。因为学长现在的成就都是大学毕业后,在工作上摸索出来的,那个时候,没有团队扶持,也没有有经验的师长给予教学指导,一切靠个人努力,一步步探究,最终得出“议题牵引-情景感染-角色模拟-感悟提升”的教学活动模式,其中的酸甜苦辣已是三言两语道不清、说不明的了。
如今的学长,成立了“项先银名师工作室”,以“立足课堂,研训协同,培育名师”为宗旨,他初心是希望成员们能够快速成长,在自己所在的学校起到“教”的引领,做到专业的提升。这便是师者的模范,能够不吝啬地将自己多年摸索的经验传授给新一代老师,从而影响到更多的学生。
他告诉我们,“一个人没有追求,他的内心是枯死的,如同空有一具躯壳,没有灵魂,而有了追求就好像有了灵魂。”我们了解到学长刚开始并不是很喜欢这份严格包分配的思政老师工作,但他只能选择服从。但经历从入门到大师,他由刚开始的不感兴趣变成对从教这门功课越来越感兴趣。随着投入的增多多,感情愈加深厚,他把这门学科当作有生命的东西,从此热情似火燃烧。
正在上大学的我们,应该把握住韶华的每分每秒,刻苦求学,怀着一份追求,不畏艰难险阻地奔赴理想。愿多年之后,我们都不怀遗憾。
台州学院人文学院“你好,校友!”暑期实践队
梁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