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凑大学生

中石大社会实践:从五四运动中看历史人物(蔡元培)

蔡元培(1868111日-19403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五四运动从时间进程上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从54日爆发到7日被捕学生获释,是第一阶段;从9日“挽蔡运动”发生到6月底政治目标实现,是第二阶段;此后到7月底蔡元培宣告返校复职,是第三阶段。从这三个阶段及其前因后果上可以看出,蔡元培与五四运动的整个过程都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在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蔡元培的这种作用,学界已有多种论述,有说他是五四运动的“先导”,也有说他实际是五四运动的主要“促发者”, 还有说他是五四运动的“同情者” ,而运动的亲历者许德珩则认为:“蔡先生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指导者,简直就是实际上的行动者。. ”这些论述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蔡元培在运动中的角色,说明了县(今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蔡元培对于运动的重要性。
191954,北京各校5000名学生游行示威,32名学生被捕,关在北河沿,其中北京大学就有20名。蔡元培先生本人虽然在五四当天没有参加游行,但他的同情是在学生一边的。他曾经以北大校长的名义营救被捕者,以身家作保要求北洋反动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五四运动得到广大的工人、商人、学生的拥护,他们举行罢工、罢市、罢课以示支持。北洋军阀的头头们害怕弄得不可收拾,过几天就把抓去的学生释放了。蔡元培进入北大以来,并不反对学生关心政事,“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就是他的名言,191952日,他还在北大饭厅召集学生代表开会,号召大家奋起救国,第二天,他获悉政府已同意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立刻召来罗家伦、傅斯年等学生代表,告知此事。看起来,蔡元培在明确政府无所作为的情况下,确实有“将希望寄托在爱国学生身上”的想法。因此他对学生游行并不劝阻,且有支持之意。但根据后来接任的北大校长蒋梦麟的忆述,学生运动给这位教育家留下了一个难题,“至于北京大学,我认为今后将不易维持纪律,因为学生们很可能为胜利而陶醉。他们既然尝到权力的滋味,以后他们的欲望恐怕难以满足了。”作为一个教育家,蔡元培是怕学生因参与国是而影响了读书,在他看来,读书是一个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生的本分。这也可能是他辞去北大校长一职的原因之一。五四运动前后,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竭力废除封建腐朽的教育制度,大力倡导近代民主和科学的教育思想,选用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和博学多才的知名学者专家充实教师阵容,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爱国革命思想和真才实学的青年学生。纵观五四运动前后的历史,蔡元培在其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功不可没,应该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
事实上,蔡元培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是多重的,他在运动中的角色也是复合的。蔡元培既是运动的奠基者和筑路者,也是运动的引发者和护航者,又是运动的助推者、行动者,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说是运动的终结者,也是运动成果在北大的延续者。作为奠基者和筑路者,他对北大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为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奠基、筑路,使北大成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作为引发者和护航者,他向学生通风报信从而将运动定格在了54日,他挺身而出营救被捕学生,为运动起到了护航的作用;作为助推者和行动者,他的辞职将运动推向高潮,相当于投身实际的行动;作为一定意义上的终结者,他的返校复职终使运动画上了句号,然后他又借运动的东风在北大深化各项改革,在北大延续了运动的成果。当然,蔡元培在五四运动中这种无可替代的作用,有一些是他有明确主观意图主动而为的,如对学生通风报信、保释学生、辞职等,还有一些则不是他主动有意而为,而是由于他的所为在客观上引起的后果,如他辞职助推运动到高潮。但无论如何,无论其作用是出于主观的意图还是客观的效果,是主动为之还是预料之外,可以确定地说,蔡元培在五四运动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关键的人物,他对五四运动的作用和贡献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
时间:2021-08-17 作者:董一赫 来源:董一赫 关注: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校花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花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花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校花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