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地考察新疆沙产业的发展以及防风固沙工作的形式和规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沙海实践队于8月11日对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防沙治沙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由实践队成员孔令昊与马佳欣前往调研。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苏市西北部的沙漠与绿洲交界地带,距乌苏市区约110千米,占地总面积达54667公顷,对保护绿洲的生态平衡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是整个新疆独有的天然荒漠生态公园。进入甘家湖之前,队员们做足了功课,并邀请阿里科长介绍甘家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详细情况。在阿里科长的介绍下,队员们认识到保护区全境采用以梭梭林保护为基础、以荒漠生态系统为主体、以保护濒危生物为重点的全方位保护,施行封育、人工禁止干预的科学治理模式。这些措施使得保护区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怀着期待,实践队成员一路奔波,终于到达乌苏三排中心管理站,正式进入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在指示牌指引下,队员们首先来到了四棵树河。四棵树河蜿蜒曲折,河谷河床两岸生长着茂密的胡杨树,举目远眺,给满眼黄色的荒漠奇观中,增添了一片绿洲。这里生长着的耐干旱耐盐碱的荒漠植物以梭梭、胡杨为主,还包括具有较高药物价值的肉苁蓉、锁阳、甘草等。继续前进,队员们到达了天鹅湖潮湿地。天鹅湖潮湿地面积两万亩,水草丰富,芦苇在微风下左右摇摆。这里是各种野生生物的聚集地。有在大漠戈壁奔走的动物,也有翔集湿地湖泊的飞禽,其中不乏有马鹿,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真的很难以想象在如此恶劣的沙漠环境内也能存在如此美丽的绿洲,不难看出来为了人们为了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所付出的努力”实践队成员马佳欣不由感慨。
通过此次调研,队员们深刻意识到人在沙地上撒多少绿色,沙地就回报人多少惊喜。相信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因地制宜的治理策略下,荒凉的沙地也将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作者:高祯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