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凑大学生

与革命精神相拥,携红色文化共进

中国青年网德州7月31日电(通讯员 马乔臻)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为调研禹城市人民对红色革命纪念馆的关注和对党的发展历史、革命精神的了解程度,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星火溯源”行动队队员马乔臻(下文简称“实践队员”)于7月31日上午前往禹城市革命纪念馆进行实践任务,通过亲身参观、分发调查问卷和实地访问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调研。
参观学习禹城市革命纪念馆之前,实践队员根据本地红色革命党史的宣传程度和禹城市革命纪念馆的具体情况准备好了调查问卷,问卷旨在重点把握游客对禹城市革命纪念馆的看法,便于队员了解人们对于禹城市革命纪念馆宣传的党史了解和认同情况。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队员分别找到了游客以及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并让他们填写调查问卷。同时,通过现场游客填写调查问卷的反馈中获悉,游客对禹城市革命纪念馆的满意程度很高,乐于了解学习红色党史,提高自身理论学习和红色素养。
场馆最前方有一尊革命战士的雕像,雕像左侧是一块巨大的展板,上边印着庄严的入党誓词,右侧有一面神圣的党旗。雕像、誓词、党旗。纪念馆有两层,整体按照历史进程划分为禹城市党组织前期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成就四个展览区,同时在每个展览区放置有珍贵的历史文物供人们参观。
实践队员率先采访到了一家四口人。实践队员采访了解到这一家最小的孩子年龄只有5岁。在被问到是怎样的想法让他们一家人都会前来参观纪念馆时,这家父亲表示他明白红色文化对孩子正确思想的形成和对他以后的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队员观察到纪念馆的参观者内有相当一部分大人带领着小孩子前来。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革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它包含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其感性认识和历史陈述对儿童理解红色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从思想道德层面来看,红色文化是一种理想的道德教育和道德教育活动模式,它可以帮助儿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使道德教育活动取得最佳效果。红色文化生生不息,红色传统代代传承。应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深挖红色资源,着力构建良好的青少年教育实践传承体系,不断将青少年红色经典教育推向深入,真正用红色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进行深刻塑造,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主动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那么势必会促成大量的红色种子播撒进孩童的心田,并渐渐扎根、茁壮生长,终究长成参天大树,这棵大树的名字叫做“爱国”。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近年来我国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发展状况是日益可见的良好以及随着生活不断完善、社会不断进步,老一辈对下一代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发展。
纪念馆讲解员是在校研究生,是前来做志愿讲解员的。在被问到是怎样想到前来担任志愿讲解员时,讲解员表示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她觉得可以通过自己的历史专业技能做出庆祝。实践队员切实地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和张扬,这并不是一种简单志愿讲解的工作,而是一种把技能培养和爱党爱国相结合、相统一的志愿行为。当年轻人把国家放在第一位,当年轻人做事情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考虑着国家,我们的国家又怎能不会得到发展呢?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国家的希望在青少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少年。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价值取向,预示着一个民族的走向和前途。唤醒民族对英雄的记忆,最重要的是让青少年了解革命前辈和英雄烈士开创的宏伟基业,知道他们为人民解放、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们要更加明白开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是促进红色基因传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有力举措。
本次实践调研不仅加深了实践队员对学习红色党史的认识,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还为有关红色文化基地的参观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本次参观学习,实践队员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坚定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学习信念,抒发了争做新时代五好青年的美好向往。
 
时间:2021-08-14 作者:马乔臻 来源:丛凑大学生 关注:
泉州中营职业学院校花泉州中营职业学院校花
广西师大苗条非主流少女校花广西师大苗条非主流少女校花
青海民院美女校花青海民院美女校花
广西民族大学气质美女校花周苏广西民族大学气质美女校花周苏
厦门华夏职业学院校花厦门华夏职业学院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