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电气学子访近代企业寻民族“冀”忆
百年栉风沐雨,奋斗矢志不渝。彼时的中国,受尽列强凌辱、濒临危亡,犹如孤海扁舟。彼时民族企业遭受列强打压,“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群救亡图存的仁人志士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决心和勇气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挑起民族工业的重担。为救民于水火,挽民族之沉沦,扶大厦之将倾,建崭新之国家。如今国泰民安,盛世祥和为重温那段峥嵘岁月,电气工程学院工学并举队将目光锁定唐山,前往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启新洋灰公司和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等地,感受近代工业的沧桑巨变,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
第一站 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
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水泥工业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我国近代工业的缩影。填补我国作为世界第一水泥生产大国在水泥工业历史研究和传播方面的空白。
走进馆内,浓郁而鲜明的工业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形色各异的蒸馏提纯仪器、锈迹斑驳的水泥窑系统、老式结构的站台、发电设备……它们静静的待在展台内,悄悄地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荣耀与辉煌。
展馆内,还原了曾经工厂车间全景。一件件被水泥土和锈渍覆盖的制备仪器,一面面风化严重、早已成为残垣断壁的土墙似乎在诉说曾经以一己之力挑起一个民族工业重担的光荣历史。
陈列室内陈列着启新水泥厂各个时期的照片和资料,从发展历史、珍贵文物和历史意义等各方面形象生动的展示了启新水泥厂在近代工业史上的重要作用。承载着铭记历史、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
第二站 启新洋灰公司
启新洋灰公司是中国创设最早的一家水泥厂,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生发展上具有代表性。跨越三个世纪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百年风雨历史,铸就了中国水泥发展的辉煌史篇。
“国非富不强,富非工不张”,周学熙决心振兴民族实业,走国强民富之路。1906年,周学熙收回被强占的唐山细棉土(水泥)厂,开办唐山启新洋灰公司,购进新机器,采取新工艺,生产飞速发展。1912年,启新洋灰公司向美国出口水泥1万余桶,这是我国第一次出口水泥。1915年马牌水泥获得巴拿马赛会头等奖,1919年启新水泥在国内销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2%以上。
进入新世纪,启新水泥老厂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2014年唐山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暨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启新水泥厂原址竣工,形成了以工业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娱乐为特色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启新水泥厂,“它不仅装载着人类的文明故事,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故事”。记录老一辈民族企业家的奋斗历程和其凝结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意志,作为一笔万古流传的宝贵财富、信仰坚定的忠诚品质、心系国家的民生情怀。
第三站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沧桑岁月古留芳,冀韵古风一馆藏。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是河北省唯一一家国企大型博物馆,成为唐山市精美的城市名片。旧古老的器件用斑斑锈迹讲述着曾经的拼博和过往的峥嵘岁月,讲述着民族工业命运多舛、跌宕起伏、永不言败、奋勇抗争的历史与未来。
展馆内陈列着《黑色长河》。"煤的史话"反映了煤炭的生成、演化过程和煤田勘察、开采知识。"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兴起"反映了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兴起与艰辛曲折的过程。讲述了几代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千百载风雨兼程春华秋实。
筚路蓝缕不忘来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黑色长河》中"他们特别能战斗"部分反映了开滦工人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特别能战斗"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开滦工人以奋斗精神告诉我们“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是一种人生;“凭栏处,潇潇雨歇”是一种人生;“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一种人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也是一种人生。种种人生,劳动如咖啡里的方糖,把我们的人生调得有滋有味;劳动如路旁的一帧风景,把我们的人生装扮得亮丽多彩。“
忆往昔,峥嵘岁月奋斗如歌;看今朝,励精图治展露锋芒。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里无数先贤为救国救民而上下奔走。而如今历史的车轮缓缓驶过,身为大学生我们身处时代风浪的漩涡之中,应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传承奋斗精神。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