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充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提高大学生个人爱国情怀。2021年7月15日至17日,云南财经大学“寻红色足迹、承百年初心”党史学习实践队前往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开始为期三天的实践实习。队员们跟随研究院老师一同参与昆明民盟市委会“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理论宣讲会,参观闻一多生平展及旧居,走进老昆明杂书馆开展实践活动。
走近民主战士——闻一多
7月15日上午,实践队队员到达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跟随研究院洪海波院长参加昆明民盟市委会“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理论宣讲会。会上陈垠宏通过“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成就了哪些事业?”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实践队员作为参与者细致聆听并做了相关笔记,从宣讲会中队员们也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带领中国人民的奋斗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有了细致的了解。
宣讲会结束后,实践队队员来到闻一多先生的雕像前进行献花悼念仪式。雕像生动的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实践队员通过与身边老师的沟通了解到,在抗日战争期间,闻一多先生曾立下誓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从雕像上凌乱的胡须、飘逸的围巾,实践队员更加体会到了闻一多先生文人的气质以及内心无比的爱国情怀。
7月16日上午,实践队成员参观了闻一多先生生平展览馆。在参观过程中,展览馆生动的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相关事迹、重要作品、以及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期间的生活状况。在展览中一张照片吸引了同学们注意,这张闻一多先生的照片与展览馆外的雕像形成鲜明的对比,精神昂扬、意气风发,最突出的就是剃掉了胡须。徐萍老师为我们解说到:“这张照片就是在抗战胜利之后,闻一多为庆祝抗战胜利而剃掉的胡须,也对自己的誓言进行了兑现,这张照片是闻一多先生最经典的一张照片。”展览馆的最后,为大家呈现了,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的讲说辞。“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激昂的演说词,把实践队员带回到当年的历史场景,也充分的感受到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走进光影岁月——观建党百年成就展
7月15日,实践队队员跟随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负责设计的林臻老师、以及从事文化交流与推广工作的戈捍老师启程前往昆明市官渡区云南省博物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成就展。在展览过程中,两位研究员对展馆里的内容和我们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讲解和讨论,4名队员收获匪浅,对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云南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份份资料感悟历史的车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如春雷震撼了云岭大地,马克思主义在红土高原传播开来,成为云南人民探索革命道路的新指南。一批云南籍的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先驱。王复生、王有德、张伯简、施混、王德三等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云南地方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除此之外,林臻老师向四名队员介绍了日军进攻所带来的文化侵略,飞虎队在昆明与日军反击的故事,以及在云南威信召开的扎西会议等关于云南抗日的小故事,提起了实践队员们对这段历史浓厚的兴趣,纷纷对自己所感兴趣的文物进行了相关提问与拍摄。
7月17日,实践队员来到老昆明杂书馆,在这里实践队员参观了“将星闪耀——1955人民解放军大授衔回顾”展览和云南百年发展史图片展览。在大厅中,实践队员通过展板上元帅、大将、上将等英雄人物的简介,深刻的感受到战争革命时期,中国发展前行的艰辛。进入展厅二楼,通过一张张生动的照片,实践队员切身的感受到,云南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的成就。哈尼族乡村今昔对比图,充分体现了乡村事业的发展。图片上,展现了上世纪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当下形成鲜明的对比,队员们也体验到改革开放后,我国发展的成就突出。通过图片记忆,队员们也更好的认识了历史状况,也更好的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领导下,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经过三天的参观学习,队员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当下,大学生应深入实践,充分体验。只有自身的切身感受,才能产生情感共鸣。党史学习,云财学子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