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赴2县11区公共垃圾分类及处置现状调研团,自7月23日起,团队以西安市的各区域建设现状为切入点,对西安市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对有效问卷的整理、分析,对于目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西安市民对智能化垃圾收集方面的需求进行线下分析调查。
首先从雁塔校园入手,在校园中进行垃圾桶定点观测,以及访问师生,征集民情民意。高校教职工宿舍就在校园中,因此,高校产生的垃圾种类本身就很多。如果能按要求做到分类,就首先解决了一部分垃圾分类难问题。而学生如果能把校园中养成的垃圾分类习惯带到家庭和社会,必将产生更大的扩散效应。
7月25日,实践队选择陕西朝辉再生资源交易集散市场作为当日实地调研的活动开展地。在朝辉再生资源交易集散市场,实践队员分别对艺术展厅、企业宣传栏和市场商户进行了调研。
工作人员带队员先走进再生艺术馆每一项展品都有着不凡的灵魂和潜在的能量,醒目的标语、实物、模型,直观鲜明地表达了城市矿产、再生资源的重要意义。再生资源工作人员给实践团分享自己的从业经验,队员受益匪浅。
7月27日,实践团队来到西安市临潼区新秦购物广场分组开展线下问卷调查,以及进行垃圾桶样本观测,与商户,路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到民众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以及排查垃圾桶的设置点位与数量,清运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等一系列现状。为了方便民众投放垃圾,也为了方便商城,景区实施垃圾分类管理,实践团发现:大多数分类垃圾桶采用“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组合,但无论是高校还是景区,民众在进行垃圾投放时,仍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部分民众有意识地将水瓶、易拉罐投放进“可回收垃圾”内,但并不知道投放前需要倒掉瓶中的剩余液体,保持可回收垃圾干燥。
7月28日,实践团成员在张崇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西安泾渭康恒环境能源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认真参观学习,积极向工作人员提问,深刻理解垃圾分类后端环节。通过观看宣传片,成员们了解到该公司清洁、高效的焚烧技术、先进烟气净化工艺、“去工业化”的建筑设计、高度自动化的生产与管理。在交流环节,实践团成员也纷纷进行提问、仔细进行会议记录,更加深层次学习垃圾焚烧技术,为后期报告整理做准备。
最后,实践团队员表示要学会垃圾分类,将垃圾回收再利用,对不同的垃圾要有不同的回收容纳点进行不同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垃圾真正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要勇于担当时代重任,坚定理想信念。
(通讯员 刘睿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