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忠魂不泯,浩气长存。时间的长河缓缓流过,却带不走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
为了追思先人、缅怀为祖国解放和人民安定献出生命的英雄。7月12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追忆革命岁月,焕活红色基因”党史学习实践团来到了纪念万千英魂的舟山市海山公园(舟山烈士陵园)开展“追忆红色革命”系列活动。
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
生于和平年代的青年人,似乎离“烈士”一词十分遥远。但若没有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献身的无畏精神,怎会有如今社会的安定,生活的安逸?刚走进陵园便能看见一群群带着鲜艳红领巾的小朋友向陵园内部走去。他们有的穿着小志愿者服,有的带着印有红色五角星的红军帽。他们天真活泼、朝气蓬勃,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队员们走上前去与他们身旁的老师进行交谈,老师讲到带孩子们来的意义:“小孩子还没有什么意识理解何为烈士,但是带着他们了解一些有关烈士的故事也是好的。久而久之他们的心里就会有对先烈的敬畏感,也能让他们知道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都是先辈们拿命换来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如今在孩子的心中扎下对先烈的敬畏,未来才能保持中华革命精神生生不息。
在陵园的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坐落着“同归域”,有一墓冢、一清碑,还有一个现代说明的清碑。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墓葬的来龙去脉,在海山公园的众多陵墓中,它并不起眼。实际上它是明末清初在舟山的明朝遗臣、将士、王妃、民众18000多人骨灰的合葬墓。同时也是南明抗清殉难将士臣民万余人的合葬墓。墓碑的望柱刻有“水火刀兵顷刻,忠孝节义千秋”的字样。“同归域”代表了一种气节——民族气节;一种精神——忠勇精神。如今到了21世纪,这一切似乎都已随着时间而去,但历史不能被遗忘,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感知先烈们的精神,历史长河才能够奔涌不息。
山海不悔,忠魂长存
在参观海山公园的过程中,革命先烈的一幕幕事迹浮现在队员们的眼前:在战火的硝烟中英勇无畏的战士;在革命的道路中无私奉献的先行者;在新时代建设中忘我工作的劳动者。他们大都风华正茂,但为了解放中国,为了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亿万中国同胞,战士们挺身而出,英勇献身,用他们的身躯,换来了现在人民的美好生活。有些纪念碑上甚至没有照片,但他们英勇的精神会使人们一辈子铭记在心。
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对游客进行了有关红色革命精神和文化认同感的调研。调研发现,调研对象普遍认为红色革命精神与生活息息相关。当成员们问起是否去过什么红色景点时,一位阿姨津津乐道于过往去到红色景点的故事。由此可见,随着人们文化认同度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关注从前不曾关注的国家历史与红色精神,这是时代的进步。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有红色历史主题的VR全景直播,更有许多地区开展了红色景点旅游项目,设立网红打卡地,如湖南的橘子洲头、南岸列宁室旧址等。数据表明,游览客群以80、90后为主,而00后的游览人数也成倍增长。这是提高当代年轻人文化认同度迈出的一大步,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愿意了解历史,感受历史。
革命先烈精神鼓舞了无数中国人,给中华民族渲染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力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习总书记的这句话让当代青年今后的道路有了方向,学习革命精神,并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有当祖国接班人的决心,并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断奋斗。要像英勇无畏的烈士们一样,艰苦奋斗,不怕困难,永不言败,绝不向困难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