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燃梦,筑梦远航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同心燃梦”科普基地三下乡开班仪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帮助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同时,积极响应重庆师范大学2021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发挥学校的教师教育优势和专业特长,助力脱贫攻坚、文化教育、疫情防控等工作,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科普基地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2021年7月13日上午8:20,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科普基地开展“青春飞扬•燃情盛夏”三下乡出征仪式,志愿者们在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学楼前合影后出发,8:45到达目的地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们开始准备工作。上午9:00,科普基地暑期三下乡活动正式开始,首先由主持人曹欣怡主持开班仪式,详细介绍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活动内容以及注意事项。为使青少年学生度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假期,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广大青少年在暑假期间学有所长、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志愿者们组织了一系列免费的活动——如“趣味科普课堂”“科技手工小制作”“科技幻想绘”“环保服装DIY”等系列活动。另外,志愿者对孩子们进行“免费课业辅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解决疑问、学习知识。同时,科普基地志愿者也将举办相关走访活动,对老年群体进行相关知识的科普讲解。
之后,由志愿者代表上台发言表达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以及期许,并表决心。在暑期实践中志愿者们将牢记“厚德 笃学 立志 创新”的重师校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认真完成上级任务,在为基层服务的同时,树立一个成功学院的良好形象。
同时,科普基地积极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线上大力宣传,每日进行微博网络宣传。团队也将通过问卷调查、线上采访的方式调查社区情况,以此更好地展开此次实践活动,也让更多人重视孩子以及老年人的科学知识普及。
“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不仅在于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这也有益于高教体系建立针对性和切合实际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策略和途径,大学生可通过三下乡活动丰富自己人生经历,还可以提升自身素质。也更好地引导扶持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知识。
骄阳似火的七月,“三下乡”的钟声已在我院已经敲响。就让我们在期许中,投身“青春飞扬•同心燃梦”科普基地三下乡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吧!
记者:涂彧婷
摄影:刘凌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