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凑大学生

浙江学子走进博物馆:回味历史经典 感悟红色文化

【导语】: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为了感悟红色文化魅力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7月11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追忆革命岁月,焕活红色基因”党史学习实践团的队员们们来到了红色教育基地舟山博物馆,感受到了舟山博物馆内海洋文化、历史故事的魅力,了解到了在访游客对红色革命精神的感想。
文物陈列,海洋风情
队员们这次探究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与教育等为一体的海洋文化的世界——舟山博物馆,其建筑总基调为银灰色,形状神如块面切割,凹陷处便填以蓝色,用这象征舟山岛礁林立,其内设“天宝海洲——舟山自然陈列”、“海风海韵——舟山海洋文化”、“群岛往事——舟山历史陈列”三个展厅。
慢慢进入舟山博物馆,馆内充斥着满满的海洋气息,大厅便有一艘帆船与几位渔民的雕塑,仿佛在向过往的人诉说着海洋文化的诞生与建立和历代渔民们艰苦奋斗的抗争史。馆内有的“天”是鱼环绕而成,加重了海的感觉,给人以神秘美好之寓。一排排陈列的稀有的鱼骨与海洋生物化石,让到此的游客与队员们都感叹世界的千姿百态,一步步提高人们对海洋、海洋生物的认知。
再者,虽有不少橱窗上满是文字与船只图片,但尽管是最普遍的事物,馆内也运用现代化语言展示,清晰地记载着海洋机械、海洋高端系统,是队员们前所未知的领域,而这些文字与船只图片也在展现着如今中国海样经济、科技的发展之快之猛,也告诉了来往者们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立的价值,正呼应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成功与伟大,最大意义在于表明了博物馆呼吁人们成为海洋文化的开拓者、传承者、弘扬者、引领者。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
大风泱泱,大海滂滂。文明圣火,千古未绝,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煌煌巨作随处可见,陆有各大古来建筑,海有独特的水文化。博物馆中的文物有各种各样的瓷罐、方瓶,此些文物上花纹都代表着它当时独有的一份历史记忆。三楼展厅中一幅幅历史图画,或有战火纷争,或有平凡人家,总让参观者沉浸其中,在舟山进行的各种史实如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似乎历历在目。
铺开历史的画卷,这些带有海韵的“展列”如在一座历经五千年海水冲刷的小岛上一位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孤零零的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硝烟弥漫,化作了今天的静默无言,当年的风起云涌,化作了今天的海枯石烂。
谈红色心,询精神意
参观博物馆的游客数不胜数,为了了解更多人对红色文化、红色革命精神的体会和认知,队员们对在场的人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调查显示,该次来舟山博物馆的多数人为30-50岁的成年人带着自己的孩子们,而其大人携带孩子的原因是想通过博物馆的氛围让孩子们学习到时代先烈的伟大事迹,了解革命先烈的辛苦与血泪,了解战争是怎样胜利,并讲述党的故事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从小便知道和平的来之不易,能让孩子们快速成长,未来报效祖国。很多的参观者也会在闲暇时间探寻除舟山博物馆这一红色精神基地以外的红色革命遗址,以此缅怀先烈、了解历史,在某些红色文化地区时不时还能体会风景优美人文气息的浓厚,例如有部分参观者曾前往鸦片战争遗址,近距离接触象征着中国近现代史开端事件的地点。
对此馆内人员的调查过程中,队员们也充分理解了人们对于红色革命精神的体会,并且收集到了馆内大众对宣传红色革命精神的看法与建议。馆内游客与他人对当代大学生以及青年人学习红色革命精神中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爱国敬业、诚信友爱持一种鼓励、赞扬的态度。也有不少人建议在宣传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时候能采取更加多方位的方式,对不同年龄段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青年人用高端科技,中老年人用谈话、书信等方式,幼小儿则通过父母加强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调查中,队员们体会到当今人们对过往事迹的紧张与关心,更明白人们对于红色革命的态度,熟悉了人们对当代宣传方式、传承方式的建议看法。与此同时,队员们也通过参观提升了自我对历史对革命的认知。
 
时间:2021-07-12 作者:郭楚芸 来源:郭楚芸 关注: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可爱校花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可爱校花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花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花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校花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校花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花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花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花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