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精神 永念永传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2021年6月26日电】 (通讯员:邢娅琳、王梦琦、周凝、陈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起步之年。为了深入了解、学习党的历史,从党史的学习中汲取力量,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同心圆志愿者协会于2021年6月22日上午来到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探索革命党人、革命先烈们的历史故事,缅怀革命英雄,加强党性修养。通过拜访纪念馆,感受为理想信念而献身的雨花英烈精神。
初进纪念馆中,实践团成员便被馆上方五个红色大字“信仰的力量”所震撼,拾级而上,走进纪念馆中,实践团成员了解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并观看了馆内陈列的烈士衣物、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深受鼓舞与启发。
顾衡是江苏无锡人,在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打开工作局面,他改变自己文弱书生的形象,在太阳下晒得一脸黝黑。在南京时,工作环境恶劣,他刚脱下农民的服装,又穿上了褪色的工人短装。在国家救亡图存的关头,顾衡放弃自己优渥的家境,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用青春和热血勇敢地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最终将自己宝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5岁,顾衡虽然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砥砺前行,开拓奋进。陈原道出生于安徽巢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后,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利诱,他横眉冷对,坚贞不屈,最终在雨花台英勇就义。
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们是那么的年轻,有很多都是20左右那岁风华正茂的年纪,但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们却能够义无反顾英勇前行奉献自己的生命,用生命践行自己理想与信念。他们在就医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安危,而是恪守共产党人的细节,一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着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而献身”的最好诠释。雨花台是革命者的“断头台”,它是对一个人忠诚于信仰的终极检验,虽然英烈们的生命在雨花台画上了句号,但是他们的精神却能够长存不灭,鼓舞着越来越多的人为理想信念而奋斗。当时的南京是敌人的心脏,斗争形势凶险,敌人气焰嚣张。雨花英烈要么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下为党工作,要么不幸深陷敌人铁窗,随时都可能牺牲生命。他们却义无反顾,在特别严酷的形势下与敌周旋,为民奋斗,为党尽职,彰显了其信仰的坚定和人格的崇高。
走出了纪念馆,实践团成员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在近百年的征途中,这种雨花英烈精神一直激励着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国家独立、民主、自由、繁荣、富强而出生入死、英勇奋斗、砥砺前行,写下了人类史上辉煌壮丽的历史篇章。他们稚嫩却又充满坚毅的神情一直刻在实践团成员的心底,久久不能忘怀。
走着走着实践团成员来到了纪念广场,广场建有倒影池、纪念桥等建筑。倒影池两端用花岗岩砌造了二面形似红旗的壁面,壁面上分别以汉、蒙、回、藏、维吾尔5种文字镌刻着《国际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台阶中央的信仰二字展现了当代共产党员的决心。同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字显得格外醒目。
而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雨花台烈士陵园庆祝建党百年巨型花景也亮相在实践团成员面前,17万盆鲜花在烈士纪念碑前的台阶上摆放出党徽图案与“100”“1921”“2021”数字字样,颇为壮观。
最后实践团成员终于走到了纪念碑前,庄严雄伟的纪念碑坐落在主峰风景,占地面积极大。而正面也看到了邓小平篆刻手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金字。碑文上写道“在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革命先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英勇斗争壮烈牺牲在南京雨花台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英雄篇章”,而在两边也能看到群众摆放的菊花来祭奠烈士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脚步在前行,使命在传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践团成员认识到,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跟着党的脚步走,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努力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传承党的优秀品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家才能够走向繁荣与富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
同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还要真正自觉做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永葆活力。要勇于争先,争当敢闯敢拼“开山牛”、改革创新“拓荒牛”、心系人民“孺子牛”、敬业奉献“老黄牛”!学习先辈的奉献精神,以赤子之心为人民,以奉献之心报祖国,紧紧跟随中国共产党的步伐,共建美好的祖国,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时间:2021-06-26 作者:丛凑大学生 来源:丛凑大学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