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扶贫攻坚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教育扶贫就是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环境,解决人的素质先脱贫,转变一些贫困人群的“等靠要”观念,引导贫困农民家庭主动发展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治愚”和“扶智”,根本就是发展教育。
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九日,南京审计大学“征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联系到参与过支教的李婷婷同学并对她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
李婷婷同学,南京审计大学160314审计四班学生,从“印象西部组织”中了解到了有关支教的事宜,充满热情与爱心的她,怀着一腔热血加入了支教行列,并于2018年大三的暑假前往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西二铺小学参加支教。
采访过程中,李婷婷同学谈了很多自己的经历与感想,并且对党团助力支教也给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建议。
李婷婷同学提到,扶贫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程,特别是在教育这块上。施教者要想扶正一些人,就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正确意识,从思想上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另外,李婷婷同学认为当地的教育局应该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定期去学校验收政策实施的效果,起到监督的作用,做到一定的回馈。在书籍方面也可以搞出一个乡村的免费借阅图书馆,图书馆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孩子们某段时期读了多少书,会给他们什么奖励,这些简单的激励也会促使孩子们去主动学习。
当问到支教过程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时,李婷婷同学说道:“第一次教给孩子们教授的是《陋室铭》,这篇古文里面有一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上课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作者住在这个简陋的房子里,却不觉得简陋,还很快乐呢?那些小孩就纷纷举手说因为他们品行特别好,有非常高尚的情操。我当时就觉得这些孩子们和支教的哥哥姐姐关系很亲,孩子们会非常的关注你的一言一行,支教的人会带给他们很多影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可能是受教育的孩子们和李婷婷同学印象最深刻的话吧,孩子们面对生活的贫困却自得其乐,并没有自卑自艾,都立志成为一名品德高尚之人。
支教可以说是双向的心灵旅行,不仅给受教育的孩子们带去了欢乐与新的希望,更让参与支教的同学们受益终身。杜兰特曾经说过:“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支教是一个无比宝贵的经历,更是一段促进心灵成长的旅程。
“治贫先治愚”,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有了文化和知识,发展就有了希望。我们有信心看到,贫困地区将享受到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根除贫困。
文字:姜礼源、黄业涵、李婷婷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澄园书院“征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指导老师:吴雪莹、杨炀
时间:2020-08-22 作者:姜礼源、黄业涵、李婷婷 来源:姜礼源、黄业涵、李婷婷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