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无棣古城,追文化之风
无棣县位于山东省滨州市,自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聚居,历史沿革十分悠久,文明演化令人瞩目。无棣古城形成于商周,发展于隋唐,繁荣于明清,占地11.5万平方米,融合了齐文化、燕文化、河文化、海文化等多种文化以及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了更深切地感受无棣历史和风土人情,8月1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实践队队员来到了无棣县古城进行参观考察。
当天早上,实践队员前往无棣县古城。城墙在最外围,进入城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湾莲池。顺着青石板路往里走,便是吴式芬故居、明清县衙等建筑,古建筑经过专业工匠的保护与修复,至今依旧保存得十分完整。这些古建筑排列有序,形成一个一定规模的古建筑群。建筑群的东侧,是一汪碧绿的湖水,湖边种着荷花,架着几处小桥、凉亭。走近凉亭,一阵悠扬的二胡声传来,一位拉二胡的老人,坐在凉亭的角落。还有几位老人围坐在他身旁,唱着婉转的戏曲,好不快活。湖的南面,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寺院,名为“大觉寺”,寺中有一舍利宝塔,名为“海丰塔”。相传,唐初贞观十三年(639年),李世民派大将尉迟恭在无棣古城大兴土木,修建佛家寺院、筑十三级舍利宝塔,史称“普照寺”和“普照寺舍利宝塔”,同时在城北七十里建“楞严寺”,在城东七十里建“罗睺寺”,并设无棣古城为“藩镇”,取自“佛祖保佑、万事顺遂”之意,称“保顺镇”。这一盛事,轰动齐燕大地,“普照寺舍利宝塔”堪称齐北燕南一景,后被列入“冀鲁三胜”。历史悠久的吴式芬故居等古建筑依旧完好无损、四周的城墙依旧固若金汤、海丰塔依旧高高耸立,不难想象,当初建造这些建筑时,古人用了多少心力与智慧。
古城的实践告一段落,实践队员对古城的了解却不会停止。古城的每一座建筑,都饱含前人的智慧;古城的每一草一木,都蕴藏着历史的印记。一天的古城之行,实践队员感受到了古城的“儒风”,感受到了历史的气息,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古城的风土人情。
时间:2020-08-16 作者:谭宝阳 来源:丛凑大学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