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种子培育大希望:中石大学子赴北联镇开展暑期调研
中国青年网齐齐哈尔8月8日电(通讯员董震涛 蒋雨珂) 8月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美丽中国致远实践队前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某种业公司和新兴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社会调研,深入了解企业通过产学研平台,建设黑土保护院士工作站,在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感受当地利用现代化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的巨大优势。
种子
8月7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美丽中国致远实践队一行来到克山县北联镇某种业公司,参观该公司在马铃薯育种、商品薯种植、非转基因豆科作物种植及马铃薯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的研发成果。一进公司,实践队员的目光便被展厅内巨大的彩虹桥所吸引,七根炫彩的光柱发出闪耀的光芒,宛若七条多姿的游龙从天穹间下凡,来到人间,为农民们带来富足美好的新生活。彩虹桥下的展柜上,是该公司精心培育的豆种,几千颗种子被有序地排列着,组成“欢迎莅临”四个大字,向前来参观的实践队员道出最诚挚的问候。
“这些颜色各异的种子是我们公司近期培育的优良品种,”公司负责人王经理向实践队员们介绍道,“经过公司科研人员的精心培育后,该品种的花大豆的白藜芦醇、花青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更高,脂肪含量更加均衡,钙、磷等矿物质成分理想,更加地富有营养。”队员们注意到,经过筛选培育的豆种从外表看更加得饱满,豆皮以绿色为底,上方附着黑色,仿佛绿宝石上镶嵌了一颗黑珍珠,十分好看,这就是花大豆名字的来源。
“培育豆种只是我们公司业务的一部分,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还是对马铃薯的培育。”该公司负责人王经理说。自2012年该公司成立起,便采用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为马铃薯种植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建成了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5000亩。通过三年土壤改良与种植,在马铃薯资源评价与创新、生物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技术、茎尖脱毒技术、微型薯快速微繁技术、病毒防治与种薯质量控制技术、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种薯贮藏生理与技术和种薯机械化繁育技术等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马铃薯是北联镇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们通过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既可以不断扩大粮食产量,填饱人民的肚子,又可以将富余的马铃薯卖出,增加农民的收入,可谓是一举两得。”王经理补充道。
院士
面对如此巨大的科研投入,如此困难的科研过程,身为一个创立近八年的公司,能研发出如此巨大的成果,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实践队员的心中不禁产生了疑惑。
为解答实践队员们的疑惑,王经理带领实践队员们来到该公司黑土保护院士工作站。在走廊上,实践队员注意到墙壁上挂满了相片,洁净的地板上一尘不染,处处体现着认真与谨慎。“这位是刘兴土院士,是他牵头成立了这家黑土保护院士工作站,”王经理指着墙上相片中的一位长者介绍道,“刘院士得知我们公司得到省农科所和克山县大力支持,立足于保护黑土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升农民获得感后十分满意,对我们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并在我们公司建立了全省首家黑土保护院士工作站,我们感到十分荣幸。”
经过进一步的交流,实践队员了解到,政府和刘兴土院士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黑土保护技术层次,加大科研投入力量,减少环境污染,切实保护黑土地,提高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院士站日常主要的工作是探索符合实际的技术模式,加大黑土保护技术推广应用,开展黑土保护宣传和培训和争取黑土保护资金和项目。并吸引更多的如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类似高校入驻,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农民在选种时“有的挑,能挑好”,避免前些年由于盲目种植所造成的损失,让农民获得最大的收益。
时间:2020-08-09 作者:董震涛 蒋雨珂 来源:董震涛 蒋雨珂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