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之路任重道远
“您听说过民法典嘛?”
民法典是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她保障着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合法权益,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然而我们文心普法小组经过调查得到的答案基本上是这些话语:
“没有吧,太忙了,没有时间关注这些新闻。”
“听说过呀,不过没有深入的了解过,在抖音上了解一些”。
幸福的夏天就是空调吹着、手机玩着、西瓜吃着、小日子过着,躺过暑假。但我们的暑假不应只是闲暇,毛主席说过“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为之”。所以我和同学组成实践小队——文心普法,一起在自己的家乡枣庄山亭、临沂河东开展民法典的认识程度调查及民法典的宣讲活动。
在活动开展前,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查阅了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关于《民法典》的相关报道。随后,观看了我们山东政法学院民法典宣讲团的授课视频并和队友们一起讨论问卷形式和如何宣讲民法典相关知识。最后,我们决定采取线上、线下调查问卷和访谈的两种方式。线上倾向于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线下倾向于对社会人士的调查加民法典知识讲解。
线上问卷,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大部分学生生都知道民法典,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是在抖音、新闻APP等互联网平台得知。民法典的颁布,经过前段时间媒体的宣传和推广,一些重要的新规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空抛物、离婚冷静期和夫妻共同债务等。然而他们大部分人也只是知道这些,没有主动进一步去了解民法典的具体内容。
在线下采访过程中,我们会让受访者填一份调查问卷。然后就民法典的相关问题为他们讲解,以唠家常、讲案例的方法为他们普及各类法律知识,并向他们传达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精神。
我们发现两地居民普遍对民法典没有概念且不关心。特别是在受访的老年人群中,由于不善于使用智能手机,较少关注新闻,对民法典并不是很清楚,而且很淡然地表示这是党、国家、政府应该关心的事情,我们守好本分就行了。受访的公职人员对民法典比较了解,因为他们单位进行过普法工作或出于工作需要自己主动了解民法典的相关内容,但大部分对民法典的整体认识仍有待提升。受访的务工、务农人员对民法典的关注度比较低,他们大都忙于工作和生活,忽略了近期发生的新闻热点。受访的经商人员对民法典比较关注,尤其是对于维护交易安全的“合同法”和维护家庭关系的“婚姻家庭法”,很有研究。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如果用所学的法学理论与人民群众交谈,会很吃力,因为他们不太知道一些专业的法律术语。如何将所学的理论转化为人民能够接受的语言,成为我们小队在以后的法学学习中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普法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法律本身晦涩、枯燥,如何让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发光发热,走进人民群众心中?我想可以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晦涩的法律条文以案例、戏曲、相声、小品甚至抖音短视频等方式表现出来。让人民群众在娱乐中学习法律知识,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建设民法典“绿道”,在人民休闲的路边绿道上建设法治文化元素的宣传牌、宣传栏、里程碑和雕塑造型,让没有时间关注法律、享受生活的人民浸润在法律的氛围中,受到法律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方式。执法者要结合个案审判,以案释法,把每一起典型案件办成生动的法治公开课,讲好法治故事。“律达天下,法润人心。”身为公民的我们也要树立法律意识,用法律的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学法、知法、用法、守法。
社会主义新时代,普法之路任重道远,要切实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时间:2020-08-07 作者:吴文才 来源:丛凑大学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