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身边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5则
故事4
我身边有两位这种千万级富豪的逆袭,这两个都是自己的前同事。
其实,大富大贵、草根逆袭,除了机遇外,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一些优于普通人的强项。
1
其中一个,某普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来公司。我们有过三个月的交集。那时他刚毕业,来公司实习,人长得不是特别帅,头发自来卷,但是嘴巴特别甜,是那种夸人,让人感觉特别舒服,又没拍马屁的感觉。
他刚实习时,处理一个客户问题,没有提前告知风险,结果给客户造成了损失,客户不乐意了,吵吵起来要求赔偿,吓得他很狼狈。因为是一个部门,我只好硬头皮去和客户沟通,因为我比较熟悉业务,三言两语后,结果客户变得很通情达理了,同意返回厂家检测的流程,客户回家等通知。为这事,他感谢和佩服的我是五体投地。
而他后来,却能用短短的几个月,快速的就熟悉起业务来,而且还能开创新的业务项目,加上他的好口才,在公司做的如鱼得水,倍受领导器重。他做事有头必须有尾,做不完吃不下饭的拼劲去完成。他和业务员出去喝酒应酬,喝醉了本可以休息早班,但是他俩晚上打赌看谁能早去上班,结果那家伙没去,他硬撑醉的头疼炸裂的难受,也早早去了。这或许就是言必行、行必果的作风。
一年后,他就被公司调到小地级市成了分公司经理,再后来他一路被领导提拔,工资大约1万左右(在2007年时)。就在一路很顺的时候,他的岳母意外伤成了植物人,岳父和小舅子都不管,他媳妇接回了家,从此一直在他家治疗调养。
家庭经济一下子变得窘迫起来,被逼无奈,他选择了辞职,在北京木须园做电子生意。那时市场环境比较好,加上他嘴巴甜、脑子灵活、人又勤奋,他每月能赚2万左右。偶然一次去深圳考察市场的机会,他立马看到了深圳巨大的优势,选择扎根在深圳做生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深圳的前两年是比较艰苦的,受尽冷脸。但后来一次很重要的机会,又被他抓住了,一年的时间就赚够了一百万。用他话说就是赚足百万就容易赚千万了。紧接着两年就突破三千万了。
总体来看,他就是虽然家庭基础差,家是农村考上的大学,但是人勤恳、嘴巴甜、眼光好、善抓机遇、敢闯敢干,所以成就了巨大的财富。
2
另一位同事,比他还穷,高中毕业,手里没钱,却能把借来的钱去学习技术。后来饿的一天没饭吃,是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帮了他。那个人是他去买技术资料时认识的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后来成为了朋友,最困难时借给了他500块钱有了一个月的生活费。为此他发达后,因为他这个朋友爱好炒股,他就专门给这个朋友了500万为他炒股。
那时他学成后最先是来公司面试,我当时负责技术考核。他说话有个不好的习惯:闭着眼睛头仰着冲天,给人怪怪的感觉,另外他社会关系比较复杂。公司里人事部都看不上他,但我感觉他肯钻研技术。就把他招聘入了售后岗位。
他在公司技术却是挺好,比一些大学生技术都强。另外他最大的特点是喜欢粘人,下班了,打电话能打到凌晨。别人下班了,都是放松心情,懒得聊业务。他却乐此不疲,喜欢和同事沟通,电话能聊一晚上业务,慢慢的和人磨,让你不知不觉把好多信息透露给他。有的同事很反感他墨迹人的电话,就把电话放一边,他自己能在那叨叨半小时。他发达后也报复了这个同事。
他最终是在上海发了财,但属于剑走偏锋、马无夜草不肥的财富。人品不行却成了暴发户了,他经常在我们面前显摆:“你说我,算不算屌丝逆袭?”
这两个人,第一个成了富翁后聚集了一批全国的同行成了好朋友;另一个得罪了许多同事、同行,自己偷偷注销了微信,悄悄藏了起来。
看来财富和人品无关,但人品不行又有钱的人,容易让人羡慕嫉妒恨,所以更累,对社会也没价值,不知他自己是否因为有钱了而活的快乐起来?
故事5
身边有好几个励志的故事,今天就简单的说两个故事!
C同学跟我是中学同学,1995年高考时走的中专,在西安的户县读的会计专业,两年毕业后分配回宁夏银川一家生产炸药的单位,单位效益一直不太好,每个月工资才能拿到三四百,两年后托关系调回石嘴山市一家专门生产碳化硅的企业,一是离家近,二是新单位效益比之前的单位要好。人算不如天算,那个年代的冶金化工企业慢慢的被民营企业逐渐排挤出市场,第二家单位也慢慢的走下坡路,随着时间推移厂的效益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最后干脆宣布破产,职工自谋出路。C同学无奈下回家待业,为了生活他干起起父亲支撑的自行车修理铺,那年他已经23岁。生意虽然小毕竟也是自己的事业,接触人多了自然也打开了人的胸襟及思路,最后决定一边修自行车一边读函授大专,专业是法律。两年时间很快,25岁时他拿到了大专文凭,同年的司法考试他遗憾未能通过。那时关系近的同学朋友该结婚的都已经成家,那时的他论条件确定有些差,无奈下还是通过亲戚介绍了一个刚从四川来的妹纸。有了媳妇更有了动力,我记得那年律师执业资格考试马上要进行改动,学历起步为本科,当年的考试应该是最后一批允许大专考试。小C终于考过成了一名执业律师,工作将近20年如今在当地司法界他荣获无数荣誉,成为逆袭的典范。
S同学高考失败无奈在当地读了成人教育,学的机电一体化。毕业后在当地找了个比较好的单位当了一名电工,2001年高中学习很一般的他竟然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让同学意外的事他竟然在文化考试名列第七,那年公安系统统招20人,就这样的一个人从此成了一名警察,18年的努力如今做到区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情报中心主任,2018年央视天网栏目有一期《较量》里对他进行了专访,同年被自治区评为塞上十大名警。
从这两个同学身上能充分看到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有梦想就去追!
时间:2021-07-22 作者:丛凑大学生 来源:丛凑大学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