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类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两篇
普洱茶市场调查分析报告范文二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普洱茶发展情况以及百姓看法,并结合自己专业知识,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二,调查对象
武汉市武昌、汉口、汉阳等地各年龄段人群共150人。
三,调查方式
通过派发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50份。
四,结果分析
进入90年代,世界茶饮料以17.0%的年增长速度递增,被誉为“新时代饮料”而风靡世界。我国茶饮料市场也增长迅速,2000年产量达185万吨,市场份额直逼碳酸饮料、瓶装水,成为我国饮料市场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商家的目光,都在积极问鼎茶饮料市场,普洱茶更是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醇香浓郁的口味成为茶饮料市场的一枝独秀。
我国普洱茶市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普洱茶炒作究竟是谁操纵,普洱茶的今后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将在报告中为您一一解答。
一、市场发展概述
2007年以来,在广东掀起了一股炒作普洱茶的狂潮。10年前一个普通的普洱茶茶饼售价只有6元,而现在100元都买不到。有些数百年历史的茶饼甚至卖到了数十万元甚至百万元。在广州的芳村茶叶城,2002年普洱茶的市场份额只占15%左右,但现在99%的商户已经转为经营普洱茶。据统计,目前已经有上千万人在炒作普洱茶,广东珠三角地区有数十万吨普洱茶被收藏,有人甚至用麻袋装着现金在树下等着茶农采摘新茶,而普洱茶价格飙升已经达到一天一价的程度。
二、囤积炒作的陈年普洱
普洱茶的大热,使这个茶庄的新宠在咸鱼翻身后很快飙升为茶市的主角。调查显示,人们对普洱茶及普洱茶热几乎已陷入整体迷茫。在对普洱茶热的评价中,认为普洱茶热“很正常”的87票,占32%;认为“无所谓正常不正常”的89票,占33%;认为“极不正常”的94票,占35%。三者之间的得票,可谓“太公分猪肉”,正反双方势均力敌,差别并不大。
关于“普洱茶热销的理由”的问卷结果落差同样不大,被受众推举的三大理由分别是:“消费者的非理性购买,大多消费者放弃了茶的本身用途跟风购买,用以做高档礼品或用以投资收藏”(以26.3%,居榜首)、“普洱茶因其独特的保健功效及饮用价值,受到消费者的竞相追捧”(占24%)、“普洱茶生产数量有限,而茶叶又可以长久储存”(占20.7%)。
普洱茶在市场的蓬勃兴起,使科研、学术显得滞后。普洱茶的定义以及标准出现了不一致或不完整的情况。正是这种不一致、不完整,使得普洱茶在广大消费者包括收藏者、投资者眼里,还是水中月、雾里花,人们对普洱茶及其市场缺乏足够认识,买茶、投资盲目跟风。到如今,普洱茶价格一路狂飙,茶叶市场乱相叠出,而真正的消费者,却落了个“望茶兴叹”的结果。
由乱到治,这似乎是不少专业市场的一种规律,普洱茶市场也是如此。面对“如何规范普洱茶市场,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这个提问,29%的参与问卷者(所占比例最高),选择了“工商加大监管力度,保护品牌专利,清理不合格产品,严厉打击假货及品牌盗用等现象”这一选项。
普洱茶作为一种茶叶,的确具有茶性温和不伤胃、降血脂和减肥等功效。《本草纲目》就有“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刮肠通泻”的记载。但是目前媒体和炒家们将普洱茶的功效放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例如防治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癌、抗衰老等等,仿佛所有现代医学都根治不了的顽疾,普洱茶都有预防治疗的功效。毫无疑问,这种舆论上的宣传是为市场上的炒作服务的。竞争环境:风高浪急,暗流涌动
普洱茶毕竟是一种茶叶,茶叶的种类繁多,而且在饮品中茶叶还有咖啡等替代品,因此从稀缺性的角度来讲,普洱茶并不是一种容易被炒作的商品。但是也有例外,普洱茶最早引起投资者的关注,是有些上百年历史的名贵普洱茶被拍卖出天价。上百年的普洱茶和文物相似,的确具有很高的稀缺性,也具有广阔的增值空间。但是遗憾的是,一种极度稀缺的产品同样是很难被炒作的,因为这种产品“有价无市”,一旦流通量和交易额受到限制,炒作行为就很难风行。古董市场就是一个例子。
一旦投机者发现普洱茶富有养生保健的概念,而且上百年历史的普洱茶可以卖出天价,但是上百年历史的普洱茶可遇不可求之后,他们就会退而求其次,来囤积炒作历史稍短的陈年普洱。随着新的资金的加入,可供投资的陈年普洱越来越少,因此投资对象就演变为新普洱茶。目前广东云南一带新普洱茶的价格已经比前几年翻了几倍甚至更多。
三、降价狂潮原因分析
全国“普洱涨价”风暴在短时间内“崩塌”,曾以“值得收藏、升值潜力巨大”的普洱茶,在经历飞速上涨之后,价格跌至冰点。由最初的“呐喊”走到今天的“彷徨”,普洱市场能否再度回暖?
通过对经营2年、10年和20余年的部分茶商采访,我们得出结论,近期普洱市场遭遇强烈寒流是必然的,是意料中的事,对他们的生意有影响,但目前影响不大。这次降价风暴冲击的看似是普洱一级厂商,但最终的受害者却只有被过热市场“冲昏头脑”的部分代理商和散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这次普洱涨价风潮源于个别人按照“股市短线操作”模式的一种炒作行为。
据透露,这次“涨价风暴”实际是由部分股市专业操盘手在茶业市场的一次试手,由台湾部分茶商发起,通过近两年“宣传炒作、大肆收购囤积,人为提价后再抛出”的方式使市场在短时间热起来,价格飞涨。在“庄家”钱赚够之后,立即撤庄,致使代理商和“跟风”散户亏损巨大。这种炒作行为让部分人损失惨重,也让普洱茶短时间在全国声名鹊起。
其次是质量难保证和市场不规范。
一位经营20多年的茶商介绍,普洱茶是好茶,但并不像宣传的那样“极具收藏和升值潜力”。之所以市场会出现炒作之后的混乱局面,主要原因主要在于虽然目前有QS认证,但至今缺少真正与茶品质量、制作工艺等相关的认证机制。
他还介绍,去年投放市场的“普洱茶”吨数远远超过真正普洱种植区的总产量。真正的普洱茶是指原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中游一带的思茅、版纳、临沧等地的大叶乔木晒青毛茶(太阳晒,不做烘干处理)为原料,经加工生产出来的茶品统称。且普洱茶分生(青)茶、熟茶(采用“渥堆”工艺制成的现代普洱茶)之分,按严格加工工艺规定,熟茶必须3年才能出仓,生茶则要5年才能出仓销售。2000年之前,市场上销售的每张茶饼基本都能看到生产日期,但近2年来,在茶饼上看到生产日期的普洱茶几乎没有了,2年的茶饼和5年的茶饼价格相差甚多,在一块出厂价十几元的饼被炒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且还不知道是哪年生产的饼。
不仅如此,个别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一些不负责任的茶商还将花茶、绿茶等茶胚拿到普洱地区种植,生产加工后摇身变成所谓的“普洱茶”。实际上,这种灌木种植的茶根本称不上是真正的普洱茶,品质和品味都会大打折扣,侵害消费者权益。
第三,不了解普洱真正价值的人盲目跟风。
普洱茶对人体的确有功效,但前提有二,一是茶必须是前面讲到的特定地点、特定茶胚,通过特定工艺要求生产出来的;二是必须是出仓后5年之内的茶品。他们介绍说,其实,普洱茶只是一种食品,它的收藏价值在于人们对“回忆”的一种追思,而没有其它意义。普洱是茶,如果加工工艺到位,那么熟茶生茶都可长久保存,茶叶能在空气中继续发酵,提升品质和口味。因此就有了普洱茶“做新卖旧”的独特消费风格。但2000年以来,云南古六大茶山原料全部加起来不过百吨,经过加工后只有几十吨能用。现在大部分产品出厂超过5年,茶饼基本就没什么饮用价值了。因此,在质量良莠不分,市场混乱,价格虚高的情况下收藏囤积,甚至想“赚一笔”的人事实证明都是吃了大亏的。
其四,市场对普洱产品的宣传力度和透明度不够。普洱产地地域有限,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原产地的大叶乔木普洱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加之消费人群对茶的口感的不同追求,目前,业内对“混合茶”也表示接受和认可。这种“混合茶”主要以不同产地的乔木晒青茶按一定比例混合,或以乔木和灌木茶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饼,以满足消费者的差异性需求。但因为宣传不到位、透明度不高,消费者对这种知识并不了解。这就给了部分不良商户可乘之机,出现了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现象。
时间:2021-04-25 作者:丛凑大学生 来源:丛凑大学生 关注: